女市长的男秘书所谓泡沫指的是一种资产在一个连续的交易过程中陡然涨价,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在这时的经济中充满了并不能反映物质财富的货币泡沫。资产价格在上涨到难以承受的程度时,必然会发生暴跌,仿佛气泡破灭,经济开始由繁荣转向衰退,人称泡沫经济。
目前中国房价确确实实存在严重的泡沫,要集合几代人的积蓄才能付首付,还不是全款买,很多人望房兴叹。
目前市场两极化中很多人都是在和政府对赌,房价不会崩盘,房地产崩盘对国家造成的损失太大,国家不会去主动刺穿泡沫的。
在这里要弄明白一点,是国家不想去刺穿泡沫,不是不敢去刺穿,毕竟美国和日本都发生过类似的情况,美国还是世界霸主,日本也还是发达国家,GDP数据还是世界前几名,短期肯定会有影响,但是长期来看没啥事。
90年代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各个地方政府开始招商引资,优惠的税收政策让政府的财政收入直线下降。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由1978年的30%到1994年的12%。中央财政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也由46.8%降到31.6%。为了解决中国中央财政的困境,1993年正式开始接收分税制改革。
地方的收入主要由4部分组成,一般公共财政、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社保基金,其中地方能够动用和占主要的就是一般公共财政和政府性基金。公共财政收入主要是各种税收,政府性基金主要的收入是卖地收入。
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刺激计划后各地的各种融资平台开始涌现,各种城投公司、基建公司、城建公司成立。
地方用财政收入为城投公司提供担保,从债券市场融资大量的资金。地方将融资来的钱投入“铁公基”。
但是,债券市场融资拿到的钱是要还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短期内压根产生不了多少回报。
据统计2008-2018年期间地方融资平均成本在6%左右,基础设施的平均回报不到3%,如果在正常的经济行为中,怎么看怎么像“庞氏骗局”。
中央已经将土地的收入划归到地方,基础设施的完善推动土地的升值,土地收入归属地方,地方将卖土地的钱来偿还融资欠款,压根不是靠基础设施的建设偿还融资,这个系统不断循环,推升房地产价格,一切形成完美的闭环。
有钱地方才可以发展,既然高房价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个事情,那何必还要去主动刺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