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春色添彩 70余件印尼现当代艺术代表作亮相清华艺博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6/8 16:04:24 | 【字体:小 大】 |
林家成“印尼的收藏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功不可没,在亚洲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3月10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迎来年度首个新展“热带风暴——印度尼西亚现当代艺术叙事”开幕式,展览共展出70余件印尼现当代艺术发展中的代表性作品,最早作品起于20世纪30年代,历史跨度近一个世纪,主要作品源自印尼收藏家林运强先生收藏。
据了解,印尼的现代艺术历史共有两个源头,一是其本土的绘画、雕塑、装饰共同构筑的艺术范畴;二是自17世纪至20世纪早期,由荷兰殖民者在殖民期间带入的欧洲艺术系统,包括具体的造型样式和理念,以及相对系统的艺术教育。
依据印尼现代艺术风格来源,本次展览重视审美语言的多样性,囊括了素描、绘画、雕塑和视频。展览中的两条叙事主线一方面概括了不同发展阶段的艺术风格和主题,另一方面通过聚焦艺术家、团体和学派,以及其间的联系来勾勒印尼艺术世界的成型轨迹。通过展示年代与现场地貌,将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融入印尼艺术史迂回曲折的汪流之中,反映当下现状以及放眼未来社会将会遇到的问题。
本次展览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早期先锋”,主要展出早期重要艺术家的代表作品。这些艺术家在爪哇岛和巴厘岛开创了一种被称为“桑加”的艺术团体模式,在印尼独立前就已经很活跃。第二部分“分歧地带”,主要展出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一些崭露头角的艺术家的作品。这一时期是艺术学院发展的鼎盛时期,许多艺术家职业生涯的起点都是雅加达、万隆或日惹的艺术学院的画室和讲台。第三部分“走向人民”,主要展出20世纪60年代的一批艺术作品。这批作品描述社会现实的态度和手法对后来的艺术家有极大启发。第四部分“交叉路径”,展出具有不同倾向和艺术立场的各类流派的作品。1998年,印尼进入后苏哈托时代,政府逐渐放宽了审查制度,艺术家有更多机会登上国际艺术舞台,艺术发展也进入全新时期。
杨斌副校长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共同向林运强先生对建筑馆北楼的捐赠表示感谢
其他作品来自林大艺术中心等艺术机构的支持。林先生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966届校友,华裔印尼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印尼现代艺术品收藏家、赞助人。他的艺术收藏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目前拥有相当数量的现代印尼艺术家的历史性作品。如今,他已成为印尼最大的艺术收藏家之一。当代印尼艺术是他大量而广泛的收藏品中的主力军,详尽而丰富地展现了当代印尼艺术叙事。
“本次展览会让我们看清艺术发展和空间环境的关联,全球化不是21世纪的新现象,而是由来已久的历史事实,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牵涉到越来越广泛的地理区域,这也是当代艺术变得更加复杂更加综合的原因。”苏丹说。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