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王琼瑶涅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教育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一方面教育的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社会的全面和谐又为教育的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谐教育追求的价值观是人的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历史哲学的中心问题,也是教育发展和教育价值观的基本问题。关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教育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一方面教育的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社会的全面和谐又为教育的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谐教育追求的价值观是人的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统一。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历史哲学的中心问题,也是教育发展和教育价值观的基本问题。关于这一基本问题,一直以来,存在两种代表性的观点,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所谓本位,就是在特定关系或规定中,居于基础和根据的方面。这两种观点缘于对教育目的的不同理解,才形成有个人发展价值观与社会发展价值观的区别,即人应当为自身的完善和幸福而受教育,还是应当为服务于社会而受教育。这样,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可以看作是一对基本的教育价值观问题。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表现了在教育活动中或者偏重个人、或者偏重社会的不同价值取向。个人本位的教育价值观,主张个人的自由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由此确立了个人在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把个人的自由意志和自由活动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为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人的发展这一理想目标而确立的,都是为了促进受教育者的个性、理性等方面的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自由、完善、和谐发展的个人。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观,把个人看作是社会关系之网的网上纽结,把社会本质和社会关系看作是个人存在及其活动的内在根据,由此而确立了社会关系在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把社会需要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张主要是为了社会而不是为了个人自身来培养人,教育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速度和文明进步的程度。
应当说,无论是个人本位论还是社会本位论,都既有其长、又有其短。个人本位论比较重视教育对培养人的个性的作用,但又以此取代了对人的全面分析,特别是忽视人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本质。而社会本位论更多地关注教育的社会功能,但对教育促进人的发展这方面的功能重视不够,往往以特定的社会需要甚至政治要求来规划教育模式,规定人才的培养模式,并据此对教育作出全面评价,在实践中往往有导致教育短期行为的倾向,最终反而不利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应当说,无论是个人本位论还是社会本位论,都不是全面的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它们都没有对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做出正确认识与把握,在强调一种成分的同时又将其孤立起来,用单一的个性化教育或社会化教育来指导教育,因而不能科学地促进教育发展,最终会导致对教育发展重要动力的错误理解。所以,社会本位论不能真正带来社会的健康发展,个人本位论同样也不能真正带来个人的健康发展,它们各执一个极端,也各执一个偏颇,实际上反映了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双重偏向。
有一种教育价值观认为,在中国的教育实践中,社会化教育相对发育,而个性化的教育则比较不足,现在正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推进而呈现出成长之势。直观地看,这种认识似乎有其道理,但细究起来,却站不住脚。其实,在我国,个性化教育和社会化教育这两方面都发展得很不够,其综合协调发展程度更低,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同上述两种教育价值观相联系的。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具有总体性质,表现着两种不同的价值旨趣,同教育价值观的其他重要方面都密切联系。比如,个人本位论者在自然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中,就是一般地主张自然价值,主张基于自然原则的自然教育,社会本位论者一般主张基于社会原则的教育。比如,个人本位论者在人文主义与进步主义的讨论中,因为对个性的尊崇而同人文主义的原则相合;而社会本位论者则把社会原则作为教育的根据所在,又进而把进步原则作为衡量社会原则的重要标准,等等。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价值观要求坚持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它不是个人本位论,同样也不是社会本位论。个人自身的发展只有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时,个人价值才能实现;社会发展也只有建立在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这样的社会也才有希望才有意义。教育目的总是反映着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这两种需要的辩证统一关系。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它们在教育目的中还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其统一的基础就是教育实践。因此,我们必须在教育实践中,既致力于提高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又在新的更高的基础上重建个人对社会的依赖关系。
当年,爱因斯坦在回答“为什么需要社会主义”的原因时曾指出:个人畸形发展、社会整体意识淡漠,是资本主义的最大罪恶;这种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不正常关系,是造成时代危机的本质原因。他深刻指出,个人对社会的依赖,可以作为积极的资源、宝贵的财富,而个人的畸形发展,即在于没有把个人对于社会的依赖视为积极的财富。爱因斯坦的这一远见卓识,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教育发展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