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世界杯战况原标题: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以前过春节时家家户户必备,如今却不受大家喜欢
以前,张贴年画是中国人过春节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现如今说起过年,许多年轻的网友多是对吃喝玩乐感兴趣,而对那些红红绿绿的年画没有什么好感。甚至有许多年轻的网友有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年画就是门神,谈不上艺术欣赏,只是感觉新奇、好玩。
最初的年画确实与门神有关,年画,这项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经过上千的发展,年画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品种繁多,有门画、神祃、历画、窗画、灯画、中堂画、对联等几十种。
我国有数千年文明史,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的年画正是传统民间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著名的年画产地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不仅是中国北方最大年画产销中心,而且还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木版年画之乡”。
武强年画被称为我国四大年画之一,久负盛名。武强年画源于宋、元时期,在明朝永乐年间形成规模,清朝康熙、嘉庆年间进入鼎盛。全部为手工工艺,制作采用木版水色套印而成。色彩明快,线条粗犷,构图饱满,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武强年画充满了吉利红火的节日气氛,年画内容弘扬忠孝节义,崇拜英雄好汉,记录民风民俗,反映时代变迁,充分反映了民俗、民情和人民群众的思想愿望,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在 2006年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画的生产、销售最大的市场是农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多数居民迁往城镇住上了楼房,土炕换成了席梦思,张贴年画缺少了载体。年画的用武之地越来越少,年画的地位一落千丈。并且随着工艺彩灯的流行,传统的“灯笼画”也失去了原来的风采。
专业人士介绍,在武强年画的辉煌时期,武强县城曾有画店144家,六十多个村庄、上千户作坊从事年画生产和销售,最高年产量达一亿对开印张,是北方最大的画业中心。伴随着社会进步,立足于农耕社会的年画艺术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武强县,老辈流传下来的年画古版,就再也没有人关心,有的用来搭鸡窝,有的用来当切菜板,很少有人能想到它们是价值不可估量的文物。
近些年,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现代印刷技术的冲击,民间木版年画在市场上已经很难见到。在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和乡村,过年贴年画这项传统年俗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年画的影子越来越淡薄。年画也由普通大众的生活用品转变为少数收藏者、研究者的收藏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立足于农耕社会的年画艺术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越来越多的家庭已经不再贴年画了。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武强县一批年画工艺传人,探索将传统年画与现代的生活用品结合在一起,将年画从墙上搬到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室内装饰品和上,开发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受到广泛好评。(王建安 摄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