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yy之时空英杰原标题:净利润下滑87%,超7000万台手机售价不足1200元,难怪小米要造车
小米公布了2022年全年业绩,如市场预期,去年的小米过得并不如意。全球智能手机需求下滑让除了苹果外的厂商均陷入了业绩衰退,小米自然也不例外,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下滑,尤其是后者,跌幅之大令人惊叹。
2022年1-12月,小米实现营业收入2800亿元,同比上年同期下降14.7%;净利润方面,小米的表现更加“糟糕”,全年只实现了25亿元的净利润,相比于2021年的193亿元相距甚远,同比下降87%。
营收的下降在意料之中,小米一半以上的收入由智能手机贡献,2022年虽然卖出了1.5亿台、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但比2021年差了4000万台。
2021年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贡献2089亿元营收,去年的这一数字为1672亿元,换言之,光是手机就少卖了400多亿元,占2022年总营收的15%左右,正好与营收下滑的比例一样。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小米每一台手机的平均售价为1111元,创下了历史纪录,比2021年的1097元高了14元。以全年1.5台出货量计算,小米在2022年卖出的手机中有超过7000万台的售价不足1200元,不得不承认小米的手机确实便宜,尤其是子品牌红米,基本上均不到1000元。
一般而言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是成正比的,营业收入下降14.7%,营业成本跟着一起下滑,那么利润也就少个百分之十几左右,为何小米2022年的净利润会跌得如此之多呢(87%)?
第一个项目是“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投资公允价值变动”,2021年为赚得81.32亿元,2022年则为亏损16.62亿元,一进一出差了97.94亿元;第二个项目为“按权益法之腹胀投资净额”,2021年为2.75亿元,2022年为亏损4亿元,差了6.75亿元。两个项目累加在一起为104.69亿元,占据了两年利润差额的一大半。
这两个名称非常长的项目都与小米的投资有关,简单来说就是买卖股票的盈亏。2022年全球股市动荡,很多公司的股价下跌了一半以上导致投资者出现巨额浮亏,小米是投资人,亏损自然体现在了报表上。
大家可别小看投资亏损,很多时候会让一家主营业务做得还不错的企业出现巨亏。
比如,前几天刚公布财报的金山软件发生了60.48亿元的亏损,净利润下滑了1630%,究其原因是由于投资的美股上市公司金山云股价大幅下跌,金山软件为此计提了64亿元的投资减值损失。有趣的是金山软件与小米创始人雷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后者不仅持有大量金山软件的股票还是公司的董事会主席,看来雷军2022年做得最差的事情就是投资了。
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小米并不靠手机赚钱,雷军曾经说过小米的硬件综合净利率不会超过5%,小米确实在这么做。
前面说过小米单台手机的平均价为1111亿元,已经能够从中看出端倪,2022年小米手机业务的总收入为1672亿元,成本为1524亿元,毛利只有可怜的150亿元;互联网服务业务的总收入为283亿元,成本为80亿元,毛利高达203亿元。
手机卖了1672亿只赚15亿元,互联网服务录得283亿元收入,超过200亿元是毛利,应用和服务才是小米赚钱的主力军。
小米不想在手机上多赚点钱吗?恐怕并非如此,雷军虽然为小米的硬件综合净利率定下了5%的门槛但真能赚钱的话他也想赚的,只是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太过激烈,小米又是主打性价比的品牌,想要提高利润率很难。
最近几年小米不断尝试高端手机战略,出的几款高配置旗舰手机价格不低,小米13的价格在4000元以上,13pro至少要5000元,可效果一般,小米高性价比的印象短期内很难打破,但凡卖得贵些就容易遭到米粉们的吐槽,转型高端十分困难。
另外一方面,高性价比手机领域的竞争同样不轻松,荣耀“复活”、realme的崛起让小米(红米)感受到了压力。高端市场拿不下、中低端市场份额被瓜分是小米最害怕发生的事情。
面对内卷与需求下降的双重不利,小米将宝押到了智能汽车领域,小米未来能否再进一步全看能否从这个万众瞩目的市场分得一杯羹了。
根据财报显示2022年小米在智能汽车等创新业务上投入了31亿元。目前,小米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约为2300人,小米的目标依然是在明年上半年量产交付第一款智能汽车,市场对此非常期待。
十多年前雷军在发布会上将小米1展现在了大家面前,拥有当时顶配的小米1售价不到2000元,震惊了整个智能手机领域,从此国内手机行业迎来重新洗牌,当年市场份额前几位的品牌中也就只有苹果“幸存”了下来,三星、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LG的一众国外品牌逐渐消声觅迹、淡出了消费者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OPPO、VIVIO、华为等国产品牌。
小米汽车能够复制智能手机的辉煌,雷军的最后一次创业能否完美收官呢?一切的谜底最早将会在2024年上半年揭晓。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小米将承受更大的财务压力,造车需要持续不断投入资金,“蔚小理”成立多年,至今仍是入不敷出,小米虽不缺钱但老本总有吃完的一天,基本业务无法持续带来利润补贴汽车业务的话是有可能难产的。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