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黄小宝本期读书会活动邀请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教授蔡涛老师作点评和分享,针对岭南画派纪念馆馆员,同时面向有兴趣进一步深入研究广东近现代美术的美院师生,通过精读岭南画派的相关研究论著,拓展学术视野,强化思考能力,帮助他们对岭南画学相关学理常识、理论体系进行提升;同时对深层开展收藏、研究、展览、交流等工作大有裨益,为岭南画派纪念馆升级改造后的工作开展做好学术铺垫。
2022年4月至2022年10月,岭南画派纪念馆顺利举办了第一期“岭南画派与20世纪中国美术”共5场读书会活动,在蔡涛老师的评述和岭南画派纪念馆馆员的分享下,我们对岭南画派的创始人和重要画家的相关研究论著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读和讨论。在前三场活动中我们同时还邀请了广东美术馆艺术修复中心主任刘端玲老师以线上形式参与讨论。前三场读书会的阅读篇目以“博物图画与近代写实主义思潮”“战争与现代中国画的关系”和“高剑父新国画艺术教育”等论题为中心,通过对学者李伟铭相关研究论文的精读和蔡涛老师与馆员的现场讨论,读书会成员更好地理解了高剑父等岭南画派先驱变革中国画的动因。高剑父等人对实用美术、新国画的倡导,有其复杂的现实根源,且过程极其困难。第四场活动我馆与广州艺术博物院合作,读书会成员在艺博院现场观看关山月先生的作品,深层次地讨论其作品中蕴含的人文关怀。蔡涛老师在导览中提示,我们应透过作品看到关山月在面临现实困难时是如何“动”的。最后一场读书会更是向大家铺开了一幅关于研究20世纪广东现代美术的“人物版图”,为参会的老师和同学们打开了广东近代美术史的视野。每一场活动都饱含着蔡涛老师与岭南画派纪念馆馆员、参会师生们的热情,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场持续了6个月的第一期读书会活动吧!
4月19日,“岭南画派与20世纪中国美术”第一期第一场读书会如期举办,广州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处长谢璇和教务处处长涂渊也来到现场,与岭南画派纪念馆领导、馆员共同参加了读书会活动。第一场读书会阅读篇目是《高剑父“留学”日本考》《高剑父绘画中的日本风格及其相关问题》和《旧学新知:博物图画与近代写实主义思潮——以高剑父与日本的关系为中心》,围绕这三篇文章,馆员与蔡涛老师展开对高剑父留学日本的讨论和交流。文中反复求证高剑父与“名和昆虫研究所”产生的关联,以此说明博物图画与近代写实主义对高剑父提出“新国画”理念的影响。其受到昆虫研究所实用美术的思想启蒙,促使其致力于中国画变革的同时,积极推动美术实用化的尝试。在与馆员的交流中,蔡涛老师以“群体致知”为基点来解读高剑父等一批东渡留日知识分子的思想革命的起点,关注他们的思想启蒙过程。
《旧学新知:博物图画与近代写实主义思潮——以高剑父与日本的关系为中心》 李伟铭
《知识帝国: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 [美]范发迪(Fan Fa-ti)著,袁剑译
第二场读书会,我们的关注点转移到“20世纪的战争美术”,以《战争与现代中国画——高剑父的三件绘画作品及其相关问题》为主要篇目。该文以高剑父三张不同时段的经典作品为研究对象,研究高剑父现代美术思维的形成过程,包括对其战争美术创意的参照对象的追溯。蔡涛老师提示大家从以下三个角度去观察战争美术的问题:第一,艺术创作意识形态化和组织化倾向;第二,艺术风格的突变现象;第三,媒介竞争机制。此场读书会蔡涛老师主要从“民族主义立场和开放的国际视野”“跨媒介视野中的美术宣传功能”“比较文化视野中的战争美术”和“由战争催生的文化自觉”几个角度分享,其中涉及《1938年:国家与艺术家——黄鹤楼大壁画与抗战初期中国现代美术的转型》等多篇战争美术相关的文章以及“危机中的一个世纪:20世纪中国艺术中的传统与现代”等多个展览。通过这一场的读书会活动,我们深刻理解了20世纪前期中国的画家们在社会战祸不断、传统价值体系受到冲击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中国画未来的憧憬和具有探索性意义的实践,是“现代中国画”这个概念获得确立的契机,也是中国画艺术实现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化的起点。
《1938年:国家与艺术家——黄鹤楼大壁画与抗战初期中国现代美术的转型》 蔡涛
《现实关怀与语言变革:20世纪前半期一个普遍关注的美术课题》 广东美术馆
20世纪中国艺术家对政治活动的介入,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本场读书会我们主要围绕《文化策略与权力意志 —— 复兴中国画的十年计划及高剑父教育生涯中的若干问题》和《艺术与政治二位一体的价值模式 —— 二高研究中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两篇文章进行现场分享讨论。这两篇文章以高剑父为例揭示出20世纪政治文化和现代艺术关系的一种特殊性。在这一场读书会上,蔡涛老师引导大家去感受历史学者对于历史人物审慎的研究态度。文章中所梳理的高剑父的革命经历和政治革命业绩,也让我们得以理解高剑父如何将他所熟悉的政治革命策略直接转化为普及“新国画教育”的文化策略。在高剑父身上,始终可以看到鲜明的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加之他早年通过《时事画报》和《真相画报》积累下来的媒介意识,都足以让我们看到他作为一个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新型艺术家的魅力。通过这一期的读书会,我们也明显地感受到了高剑父作为近代美术史研究的重要对象,在多重社会身份和复杂履历下给研究者们所带来的挑战。
《文化策略与权力意志——复兴中国画的十年计划及高剑父教育生涯中的若干问题》 李伟铭
《艺术与政治二位一体的价值模式——二高研究中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李伟铭
第四场读书会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关山月艺术馆“与人民同行——纪念关山月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展”现场举办。这场读书会将读书活动与观展活动相结合,先由主讲嘉宾蔡涛老师和活动嘉宾陈志云副研究馆员、王坚副研究馆员和庄程恒副研究员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在蔡涛老师的带领下,参与读书会的成员现场鉴赏了关山月的原作、写生手稿以及现场展出的相关一手文献。这促进了读者对关山月所处历史氛围的感知和对其艺术思想的把握,正如该展览前言所述:“此次纪念展,展现关山月在历史转折时期的思考与选择,向人们呈现了一位追求进步的美术家接受中国感召,在思想上拥护党的领导,在行动上践行党的文艺方针,最终成为‘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文艺工作者的心路历程”。
《黎雄才、高剑父艺术异同论——兼论近现代日本画对岭南画派的影响》 李伟铭
10月19日,岭南画派纪念馆举办了“岭南画派与20世纪中国美术”系列读书会第一期最后一场活动,蔡涛老师回顾“现实关怀与语言变革”展览的筹办,作了题为《美术史写作者(策展人)的视野与关怀》的精彩分享。蔡涛老师首先通过对中国近代美术史研究的相关展览序列的介绍,拓展了大家的讨论范围和学术视野;随后,他又从《现实关怀与语言变革——20世纪前半期广东绘画之一斑》中抽取部分精彩论述谈感想,从“现实关怀与语言变革”展览的叙述结构、重要人物和重要展品的选择思路,引导大家关注中国现代艺术研究中粤籍艺术家实践中的“现实主义”问题;同时,蔡涛老师也提示大家去反思和关注在抗战爆发后被主流现实主义所掩盖的超现实主义等现代主义实践的美术现象。
第一期5场读书会活动圆满结束,岭南画派纪念馆党支部书记关志全作了活动总结。他首先代表全体馆员感谢蔡涛老师的分享和评述,并充分肯定了读书会活动的举办效果。读书会活动从岭南画派纪念馆办到广州艺术博物院现场,既丰富了读书会的活动形式,也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关志全回顾了5场读书会蔡涛老师与馆员的分享交流情况,他认为内容兼顾了广度与深度,无论在研究、展览或公教,都为馆员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和视野,同时他也强调,美术馆工作者需要走进生活,贴近大众,才能把研究做的生动有趣。最后,关志全表示岭南画派纪念馆还会继续举办类似的学习交流活动,相信岭南馆在完成升级改造工程并重新向观众开放后,会给校内师生以及校外观众提供一个更加高品质的学习和交流空间,从而更好地满足大众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世用为归:试论引进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初衷——以国粹学派为中心》 李伟铭
在此感谢广州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岭南美术教育研究院和广州艺术博物院对本期活动的支持,也谢谢一直以来热情参与的校内师生,相信在多方支持与配合下,读书会活动还会继续举办下去,并且环境氛围会更加舒适。希望对读书会活动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持续关注岭南画派纪念馆,我们将以更好的面貌迎接热爱读书的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