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烁和王珂火拼案为探寻特色农产品的出圈之路,汇聚青年力量为乡村振兴添彩赋能,闻喜县畖底镇一群到村工作大学生毅然化身“带货小主播”,以直播间为新“舞台”,上演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助企助农直播活动。他们怀揣热忱,凭借网络的力量,让深藏乡间的优质农产品跨越山水阻隔,叩响千家万户的门,书写青年助力乡村发展的动人篇章。
2023年4月,怀揣着让畖底镇被更多人知晓的梦想,到村工作大学生注册了一个充满趣味的抖音账号——“田瓜底的人”。
由于直播门槛是1000个有效粉丝,于是他们果断从拍摄短视频起步。彼时的设备简陋,技术也略显稚嫩,可对内容的用心却分毫不少。他们将镜头对准镇上的相亲大会,及时发布报名招募信息,吸引众多单身青年关注;他们聚焦镇上的传统特色美食,积极传递温暖与地方风味;他们编排防范电诈的幽默段子,让反诈知识更加深入人心……
“我们的名字这么有趣,拍出来的内容也要生动些。”郭卓鑫一语道出他们的创作理念。于是,他们在网络平台寻找灵感,精心编写段子文案,在镇上各处取景,拍出了一条条有意思的视频。早期视频播放量纷纷破万,粉丝量很快突破1000。
粉丝量达标后,筹备直播提上日程。全镇18个大学生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玻璃器皿加工是支柱,必须拍!”“北垣花馍这么有特色,绝对不能错过!”“镇上活动最能展现发展成果,一定要纳入直播内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同策划主题,随后迅速分工,各自奔赴任务。
2023年7月,“田瓜底的人”正式开播。从那以后,他们站在镜头前,全方位展示畖底镇的魅力。至今已开播80余场,累计观看3万余人,真正宣传家乡。
春节的热闹气息还未散尽,“田瓜底的人”团队便迅速投身到新的复盘工作中。他们深知,在直播这片充满挑战的领域,唯有不断反思、调整,才能让每场直播都掷地有声。
郭卓鑫轻点手机,屏幕上开始播放关于“腊八粥”的视频。视频中,志愿者们在敬老院忙碌地熬煮着腊八粥,郭卓鑫从食材的精心挑选,到每种食材所蕴含的美好寓意娓娓道来,诠释了团圆的意义。视频结尾,几位老人质朴的话语直击人心,让人不禁动容。“我自己拍完都深受触动,播出后果然反响很好。”郭卓鑫满是感慨。
然而,复盘时他们也敏锐察觉到问题。账号标签繁杂,导致平台推送分散,削弱了直播内容的传播效果。于是,郭卓鑫果断提出新方向:减少标签,以讲故事和融入文化的方式,深度宣传“田瓜底”。
这一想法与镇上分管的党委副书记宋宜哲不谋而合。宋宜哲语气中满是期待:“咱们直播间要牢牢抓住直播和短视频录制这两个关键,将直播间打造成集文化宣传与助农推介为一体的优质平台。在短视频录制方面,持续优化内容,加强对到村工作大学生的技能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扩大视频影响力,着力打造畖底食品品牌。”
在“田瓜底的人”团队心中,直播绝不是简单的娱乐与叫卖,而是承载着传播文化、关怀民生、推动发展的使命。
2024年8月20日,一个普通却又特殊的日子。镜头聚焦暑期学堂,“田瓜底的人”将乡村孩子求知若渴的眼神、大学生志愿者热情授课的画面传递到屏幕前。在这个暑期学堂,各村毕业大学生响应号召,利用假期为孩子们开启知识的大门。
这些充满温情与希望的画面一经发布,迅速在抖音上掀起热潮。视频里孩子们那清澈眼眸中闪烁的求知光芒,大学生志愿者洋溢着青春活力的热忱授课模样,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无数人心中那扇关于爱与奉献的大门。许多大学生看到后,内心被深深触动,纷纷在评论区留言询问报名方式,或是私信表达自己想要参与的意愿。
除了关爱儿童,“田瓜底的人”还将目光投向了毕业大学生。他们举办了“创业+抖音电商”培训,为迷茫的大学生们指明方向,教授自主创业、起号创业等实用知识。在培训教室里,大学生们全神贯注,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要点,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田瓜底的人”用行动证明,直播不仅仅是流量与商业的博弈,更可以成为公益的传播者。他们将直播间的热度转化为社会的温度,让每一次点击、每一份收益都为社会带来积极的改变,引领直播行业迈向更有担当的未来。
到村工作大学生用抖音直播乡镇动态,是极具开创性的尝试。以往乡村信息传播闭塞,直播打破了这一局面,让乡村动态实时、直观地展现在大众眼前,拓宽了信息传播边界。
经济层面,直播助力农产品销售,吸引游客关注乡村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同时,还激发乡村人才活力,吸引年轻人返乡,为乡村注入新鲜血液。直播时需注重内容质量,确保长效发展。相信未来,抖音直播将成为乡村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记者 王露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