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蕾斯公关小姐txt简介:刘璐敏名班主任工作室于今年1月成立,工作室以专业引领、榜样示范、共同成长为宗旨,发挥名班主任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着力培养一批教育理念先进、教研能力突出、管理能力扎实的班主任教师队伍,努力提升南宁市区班主任工作水平,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
做法:工作室围绕“五位一体”的发展目标,为工作室成员搭建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平台,努力提高工作室成员的班主任专业素养、理论水平、科研能力,促进工作室成员形成先进的教育思想,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面育人一体化的教育新模式。
工作室不断探索育人新模式,积极开展“活动育人,活动育心”的德育教育研究。通过开展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渗透爱心、关心、耐心、信心“四心”关怀,培养学生崇德向善、自信自强、努力拼搏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通过开设体验式“三心”活动课堂(家校共育“心”课堂、主题特色“心”班会、校外活动“心”体验),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提高综合能力;提升集体凝聚力,增强道德意识。
简介:黄娅娟名班主任工作室共有来自城区学校和县、乡镇学校的成员14名。工作室的愿景及研究方向是共同打造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工作团队,聚力共育学生习惯养成与家校协同模式,以爱的教育造就美好的教育,为首府教育事业高品质发展贡献力量。
做法:工作室以“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模式为探究方向,通过开展系列行之有效的理论学习、主题研训、观摩学习等,凝练梳理“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模式,即“小学生好习惯养成+家校沟通协同”模式,具体是:三个活动载体(常规活动、特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家校沟通三度(态度、温度、尺度);五种方法(榜样示范法、行为训练法、规则引导法、互动交流法、激励促进法)+家校沟通五原则(尊重原则、换位思考原则、求同存异原则、引领促进原则、常态交流原则);九项习惯(专注做事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服务习惯、自我管理、交流习惯、运动习惯、参与习惯、规划习惯),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生活、做人与做事的习惯。
简介:2021年,袁业树名班主任工作室在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示范性学校、自治区“五星级”职业学校——横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正式挂牌成立。工作室聚焦匠心型班主任培养,以探索建班育人之道和班主任专业成长之道为核心,发挥先行研究、交流研讨、示范引领作用,使工作室真正成为促进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发展的研究平台、成长阶梯、辐射中心。
做法:工作室坚持以“树人、立业、自信、成功”的校训为引领,立足本校、扎根职教、普职融通,构建班级管理共同体,搭建班主任快速成长和价值体现的平台,通过示范性主题班会课、专题讲座、经验交流、送教送培、班主任演讲比赛等研修交流活动,打造班主任人才孵化小高地,助力班主任的专业成长。
工作室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班级管理为主阵地,探索当前班主任对班级有效管理的新模式,提炼形成了具有工作室特色的“五联共建”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工作室成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三化”发展,促进班主任先成才后成名再成“家”。
成果:工作室将遵循优秀班主任的成长规律,通过实施以三年为一个周期的工作计划,有效推动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学员的专业成长,力争成为示范力强、辐射力强、影响力强的“三强”工作室。
简介:徐华名师工作室由南宁市第二中学校内外一批业务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教师队伍组成。在工作室主持人徐华的指导下,培养打造一支品德高尚、素质优良、创新思维活跃、学术视野开阔、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突出、研究成果丰硕的学者型、专家型名师队伍。
做法:徐华以“站稳课堂,写好论文,研究课题”作为工作室的中心任务,通过培养“有学历有学识—有经历有学力—有阅历有经验—有能力有理念—有魅力有信仰”的教师,助力教师走个性化特色教学之路、走学术研究的教研之路、走群体发展的互助之路。
成果:工作室成立以来,其成员共开设市、省、全国级公开课30余节,其中省、全国级12次。开设市、省、全国级讲座20余次,其中“名师课堂”等视频讲座10余次。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承担的区级课题立项5项,结题6项。主持人完成专著1部,成员参编书籍5部。岑盛锋等老师迅速成长为教学名师。
2021年,工作室以“追求自然生成的学科教学”为主张,以“南宁二中教科研联合体”为依托,带领成员到宾阳中学等近20所区内外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学校作报告或专题讲座。在工作室的帮扶下,钦州灵山二中高考一本率大幅提升。
简介:廖克杰名师工作室以名师廖克杰为引领,围绕“构建‘教学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课题,带领高中数学研究团队展开了长达20余年之久的教育实践研究。
做法:教与学,是学科教学的一体两面。长期以来,“课堂听得懂、试卷不会做”阻碍了高中师生向着高考奋勇进取的通道。为了帮助一线师生逐渐走出这个教学“怪圈”,廖克杰带领他的研究团队摸索出一套有效提升教师研教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方法,在提升有关实验学校数学教师教研和学生数学高考成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通过积极参与广西教育厅优秀教师巡回讲学、国培计划、校际教育科研联合体等活动,为区内学校,特别是欠发达地区高中学校有效提升数学教科研水平和学生高考成绩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
成果:廖克杰团队首次提出“教学环”概念,将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与课后练习视为一个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的“环”,并为教师助力这个“环”的滚动前行构建了系统的策略方法,引导教师从研究一堂课到研究课前、课堂、课后整个“教学环”,从研“教”到研“学”研“导”,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环环相扣”高效前行,从而立体化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做法:工作室团队巧妙运用思维导图呈现源于生活、聚焦生活和服务生活的教学设计,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实现“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流、用心领悟”等目标,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应用者。
工作室团队希望学生享受物理带来的乐趣:爬山时想到克服重力做功,游泳时思考相互作用力,投篮时练习抛物运动,健身时思考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看到光束透过树叶想起丁达尔效应……希望学习能“探生活之美,究万物之理”。
成果:工作室形成一批以学生版《生活化探究实践手册》《生活中学物理》《假期作业手册》、教师版《在真实生活中做真正的探究》《教学设计思维导图集》等为代表的教研成果,编制《生活中悟理》论文集,制作特色教学课例及微课资源221件,发表学术论文24篇,获奖论文32篇,推广应用成效凸显,获区市媒体报道11次,理论和实践成果丰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