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勋奎今年高考作文真题已出炉,大家都在纷纷议论题目,尝试大展伸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年的高考作文真题,认识一下小学年龄段文科该如何学习。
这个题目,审题不难,但要写出精彩的“故事”是大难题。精彩的题材,能直接反映出考生的思维深度,也能让考生拉开差距。甚至有很多家长和学生看到新鲜出炉的真题后,开玩笑地讨论:“我们哪里有好的故事呢?”
“故事”两字,往小方向来说,可以讲校园故事,生活点滴,但要脱颖而出,还是得扣精彩的素材,落脚到家国情怀。问题来了,家国情怀的方向去书写,讲解“大我”的故事,可以写什么?小学年龄段的孩子该怎么构思?
“大我”的“故事”可以聚焦祖国近10年来的变化,例如科技强国,文化强国等,都很值得我们去刻画。以科技强国为例子,我们可以讲述中国近十年在航空领域的杰出成就,如中国太空站的建设,祝融号火星探测器发射与运作,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的运行等。
其实我们身边的故事是非常多的!也不缺乏有力量的精彩的故事。但是难点就在于,如何擅于发现故事,平时如何积累这些故事素材。积累创作素材这块,一直都是学而思的人文创作课里面较大的亮点,例如我们就有非常丰富的【时代强音】主题课程。在这个主题中,我们不仅学习科技强国,我们还讲到了脱贫攻坚,双奥城市,极地科考,港珠澳大桥等,这些素材都非常契合这个作文题。我们可以运用人文创作课程中的素材,建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对于科技与时代的认知,在五、六年级春季的人文创作课程中,我们带着孩子从古人对航空的追问,到近代对航空的探索,再到当下我们在空间中获得的成果讲述中国航空的故事,树立孩子的文化自信。
中国对空间的探究一直脚步未停,空间站的故事也在未来等待着孩子们书写他们的痕迹。
什么是立意?立意就是让孩子的创作更有观点。观点需要有深度与宽度,观点的表达并不是一两年就能形成,得从小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以及逻辑体系。
在人文创作课程中。我们运用不同的话题进行思辨表达,由浅入深,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多元角度,帮助孩子们形成更加完善的文科逻辑体系。在不同主题的学习中,给孩子们树立文化自信,这个方向也更符合新课标改革之后文科类的学习要求。
而在低年级的学习当中,我们也从名著阅读的主题下,切入了思辨话题,让孩子在低年级进行阅读积累的过程当中,不断养成思辨性阅读的习惯,为高年级的思辨性思维提升打基础。
人文创作与传统课程相比,人文课程构建了一个更完整的文科认知框架。人文创作第一节课为输入课,在课程中,我们涉及传统文化、文学作品等多领域,运用市面上最新,最前沿,最切合新课标改革的语料,拓展孩子的阅读视野,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并且在阅读中积累相关的技巧。
第二节课才让孩子完成输出任务。高质量的内容输入,才能让孩子能输出,会表达,爱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