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践行“爱的教育”成为教师自觉追求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7/7 7:36:29 | 【字体:小 大】 |
波希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意义在于点燃爱、守护爱、播撒爱,以爱育爱,让世界充满爱”,在今年全国两会的“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董彩云回答记者的话引发热议,让“爱的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流风尚,也是当前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个要求。
“爱的教育”为何成为一个关注热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实问题。要办成一所为社会所认可的学校并非易事,特别是在当前的办学环境下,像董彩云这样的优秀教师尤显可贵。今年全国两会上,师德建设已受到很多代表委员的重视,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建议要完善高等教育生态体系,其中尤其要力争产生更多拥有大格局、大情怀、大志向、大学问、大作为、大影响的“大先生”。可以说,教师队伍建设无疑是一个决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践行“爱的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本质要求的回归,只有增强这样的认识,才能更广泛地积极推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早已是教师育人的自觉追求。今天的教育要重新正视出现的不足,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师风建设,突出以优秀教师为学习导向,对于改进教育环境,提升办学的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践行“爱的教育”还要靠有效的机制和措施加以保障。办好教育更多要体现教师的无私奉献,但也鼓励更多教师能够主动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全身心地投身到教育之中,还是需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来引导。只有如此,才能形成更加温暖和友爱的育人环境,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教育也是服务,这样的服务要着眼于塑造学生的品格,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这对教师的要求也就变得更高。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点,实际上也是提出了一种期待,让“爱的教育”成为学校办学的底色,更好托起明天的希望。
苏ICP备2023002088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57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518
中小学作文投稿:苏州日报《沧浪》副刊投稿: 苏州日报小说版投稿:szrbsiaoshuo#163.com 姑苏晚报《怡园》副刊投稿:chuxinsz#126.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邮箱:jubao#subaonet.com本网举报电线新闻行风监督电话
|
|
 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