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封面评论丨“反向式育儿”概念走红以多元教育理念缓和偏执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2/2 23:11:21 | 【字体:小 大】 |
残情毒爱近日,有关“反向式育儿”的话题引发网友热议。湖北武汉一8岁半读三年级的小男孩,因沉迷于游戏和老师商讨后,主动要求“休学”打游戏。父母将计就计为其制定了严格的打游戏计划,每天要玩够16个小时的游戏,3餐定时吃过时则不候,并且每日要制定kpi,中午晚上要对自己的游戏战绩进行复盘总结。父母希望孩子体验到打游戏也并不是那么的简单。(中新社)
“反向式育儿”最近频现实证案例,家长们不按套路出牌,很是用心良苦。除了“父母让8岁孩子休学1周专打游戏”,还有一位黑龙江妈妈也分享了类似的故事。这位妈妈用视频记录,在仅有0℃的天气,3岁的女儿执意穿单薄的公主裙出门,并振振有词地“讲道理”“动画片里的公主就是在冷的地方”,妈妈就想让女儿亲身体验一下并同时跟在她后面询问“冷不冷”……
熊孩子屡说不听、屡教不改,百般无奈的家长们,只有反其道而行之了。所谓“反向式育儿”,其实很好理解。正所谓“事非经过不知难”,让孩子们切身感受自己的选择以及相应后果,说不定真能“撞了南墙就回头”呢?有网友就说了,反向育儿是“用魔法打败魔法”。而换个角度理解,这又何尝不是在心灰意冷之前的最后挣扎呢?
育儿没有标准范式,如果说“正向育儿”是指循循善诱、苦口婆心,是持续不断地正面引导和说服,是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那么“反向育儿”,则显然是让孩子们去试错、去跌跟头,去感受到痛和后悔之后,自行回头……的确,很多时候,家长们把孩子们“呵护”得太好,不愿子女吃一点亏、受一点伤。久而久之,反倒激发了亲子对立的矛盾,策动了某种叛逆的情绪。“反向育儿”,或许可以理解为通过一种暂时的放手,一种受控的风险,来让孩子们“迷途知返”。
正所谓因材施教,“反向育儿”未必具有一般性的适用性。然而,就拓展家长教育理念,以多元纠正偏执继而通往更多的可能性而言,诸如此类的尝试不无价值,甚至是多多益善。
|
|
 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