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征稿】纪念中国化工学会百年华诞:《储能科学与技术》“化工与储能专刊”征稿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3/5 23:13:31 | 【字体:小 大】 |
李俊案中国化工学会于1922年4月23日成立,2022年将迎来一百周年诞辰,为纪念中国化工学会百年华诞,《储能科学与技术》杂志定于2022年6月5日出版“化工与储能专刊”。欢迎在化工及储能关键科学与技术领域有学术建树的专家学者来稿,综述或研究论文均可,综述以介绍自己的工作为主,中文8000字以内,专刊具体信息如下。
专刊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化工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储能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化学储能或物理储能技术、产品等在化工产业中的应用。
专刊出版后将在中国化工学会成立百年华诞纪念相关活动上展示,并在《储能科学与技术》、能源学人等公众号上推介。
张强,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青年科学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北京青年五四奖章、英国皇家学会Newton Advanced Fellowship、清华大学刘冰奖、国际电化学会议Tian Zhaowu奖。2017—2021年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球高被引科学家”。长期从事能源化学与能源材料的研究。近年来,致力于将国家重大需求与基础研究相结合,面向能源存储和利用的重大需求,重点研究锂硫电池的原理和关键能源材料。提出了锂硫电池中的锂键化学、离子溶剂复合结构概念,并根据高能电池需求,研制出复合金属锂负极、碳硫复合正极等多种高性能能源材料,构筑了锂硫软包电池器件。这在储能相关领域得到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曾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化工学会基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等学术奖励。
李泓,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固态锂电池、电池失效分析、固态离子学,目前是科技部先进能源领域储能方向主题专家,工信部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总体组专家和项目责任专家,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储能科学与技术》常务副主编,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国际固态离子学会、国际储能联盟科学执委会等组织成员。
《储能科学与技术》(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创刊于2012年的储能领域中文核心、中国科技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核心(CSCD)期刊,统一刊号CN 10-1076/TK、ISSN 2095-4239,中国科协指导,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化工学会主办,中国化工学会和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会刊,目前已被国内外多家著名数据库收录,主编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黄学杰研究员。
原标题:《【征稿】纪念中国化工学会百年华诞:《储能科学与技术》“化工与储能专刊”征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