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醒狮》:杂技技艺的丰富想象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3/5 23:11:27 | 【字体:小 大】 |
百岁堂银杏茶杂技剧《醒狮》取材于沧州当地“镇海吼”的民间传说,结合杂技艺术进一步解构和重塑,讲述了沧州沿海渔民为了守护百姓的福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用血肉之躯和不屈的精神,重塑狮魂,唤醒睡狮,最终战胜以恶龙为代表的邪恶力量的故事。
沧州因历史悠久和著名的“镇海吼”被誉为“狮城”,而狮子的雄壮形象也恰恰代表了沧州地区尚武豪爽的社情民风。该剧的创作者们从“狮城”这一地域文化符号和杂技“舞狮”这一杂技艺术元素之间,采撷到了宝贵的关联灵感。从题材方面为这部作品奠定了“狮”的基因,并以“杂技技艺”为展开具体想象创作的艺术要素,伴随情节的展开不断丰富与变化。
若非经过长期专业的训练,常人对杂技技艺的操控是难以达到应用自如的水平,但这个特点恰恰给了杂技在塑造具有超能力的神话角色方面的想象空间。威亚、魔术、柔术等普通人在现实中几乎不会经历的专业技艺,被想象和应用到剧情之中的仙人飞升空中的步步生莲、女巫的魔法操控事物,以及水族小女巫的飘逸婀娜等人物特点展示方面,却能够使剧情得到更加生动和符合观众想象思维的展现。
在情节展开的过程中,大量丰富的杂技技艺被分布到了不同的情节和场景中去。例如:用双人技巧动作和双人滚环等,来表现剧中男女主人公沧生和金莲之间的爱情,是主创团队用想象力将这类节目技巧的缠绵与飘逸发挥到了剧情之中。
这部剧在场景渲染方面的杂技想象力可谓是丰富且生动的。用网吊技艺展现渔女们的日常作业,用立绳技巧展现渔夫们在渔船缆绳上的作业,用小渔船装饰的两轮平衡车来表现渔夫们驾驭船只在海上航行,均是合乎情理的生动想象。
这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醒狮》一幕中最后镇海吼的“重生”。采用了超越一般意义的“本体”满血复活的套路,化整为零地使用了一堆小狮子和他们的武器杂技道具“流星”进行最后的决胜之战。这样的设置既合乎将镇海吼守护精神传承和发扬的情节逻辑,又超越了一般意义上观众的心里预判。《蹬人流星》这个沧州杂技团的创新节目,也在这样充满想象力的编排中被赋予灵动的灵魂。
狮子在中国古代因数量稀少而被视为祥兽,后随着佛教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狮子因其雄壮和力量等特点被赋予了辟邪护法、守护等吉祥寓意。《醒狮》的创作者们抓住了狮文化中这些特点,将这些狮文化中的精神通过想象力发挥到剧情中去:作品以“狮”作为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它不仅代表着沧州铁狮,更象征着中华民族是一头觉醒的“雄狮”,尽管饱经磨难,但仍不堕斗志、顽强拼搏。作品展现着燕赵儿女英雄壮志的铮铮铁骨,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伟大民族精神。《醒狮》力求突破传统杂技作品追求惊险刺激的感官审美局限,深入挖掘和展现作品的精神内涵。
《醒狮》虽然在时间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展开创作和制作,但仍紧紧把握住了杂技艺术的规律,并通过丰富的想象力使剧情得到了较好的展现。其中细节仍需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磨提升,例如平衡车的应用,如果在想象力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杂技技艺的研发,从而成就一个新的技艺作品,那么这部剧的想象力之于杂技技艺的发展将会有深度积极作用。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