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界邪神范曾,1938年7月5日出生于江苏南通,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著名书画家、学者。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57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半年后转入中国画系,1962年毕业。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终身教授,终身校董,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名誉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曾获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中华艺文·终身成就奖,意大利共和国大将军勋章,国际奥委会主席杯奖。
范曾有24字自评:“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范曾是当代中国简笔泼墨人物艺术的一位重要代表。他的绘画融山水、花鸟、人物于一体,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诠释着诗画同源的奥妙。他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倡导“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美学原则,旗帜鲜明地主张“古典精神的复归”:不同于因循复古,要在一个新的基础上,从人类自身的历史资源里寻找最优秀的东西,从民族自身的优秀文化里吸取精华,促进中国画的发展。不管是圈内人还是圈外人,对范先生都会略有耳闻,所以拍第一,毫无争议。
靳尚谊,1934年生于河南焦作,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1962年,靳尚谊调至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画室(吴作人工作室)任教。1980年,靳尚谊作品《探索》获得北京市油画展优秀作品乙等奖。1983年,靳尚谊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1984年,靳尚谊作品《瞿秋白》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银质奖。1987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靳尚谊是受教于吴作人以及孙宗慰、李宗津、董希文等第二代中国油画家的第三代油画家,他把欧洲传统古典油画精髓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精神完美结合。靳老是当今画坛资历最老,话语权最重的画家。靳尚谊很少出席活动,但是每一次出现在公众场所,都能引起一场轰动。
崔如琢,1944年出生于北京,美籍华人,著名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故宫学院中国画研究院院长2016年崔如琢向故宫捐赠1亿元用于文化遗产保护。2021年,崔如琢创作作品《留得枯荷听雨眠》。2022年崔如琢以6.1亿元的总成交额连续8年蝉联胡润中国艺术榜榜首,8年卖画总计57亿元。2023年6月,《2023胡润中国艺术榜》发布,崔如琢失去了蝉联8年的榜首宝座,退居第二。
1981年,37岁的崔如琢辞去大学老师的职务,惜别妻子和未满周岁的儿子,带着800美元远涉美国发展。去美国后不久,崔如琢的作品就被当地收藏家及各界名流赏识,很快有了几十万美金的积蓄。1981年,纽约杜威大学颁发给崔如琢荣誉博士,并聘请他为客座教授。1982年崔如琢任纽约中国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同年,崔如琢获得了美国绿卡,并参加纽约国际艺术双年展,成为入选展览的唯一中国画家,其作品《秋韵》获评委会提名奖。崔如琢的市场主要在海外,在海外的影响力更大,综合来说,排名第三。
何家英,男,1957年生于天津,河北任丘人,汉族,是当代中国画坛的著名工笔人物画家。曾在农村插队,工余研习国画人物,那时他的画就已是造型严谨、笔墨洒脱。1977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国画,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致力于工笔人物画,既继承传统,又融合了西方造型艺术,更有新的探索,可谓“尊重传统而不束于旧范,问途域外而不流于追随”。
擅长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他着眼于中西方绘画的相通之处,在两者的契合点上参悟因革,尊重传统而不束于旧范,问途城外而不流于追随。他的创作高扬写实精神,注重生命体验。作品刻画具微,布置谨重,人物清丽莹洁。他的写意作品也能别创新意,含蓄、虚豁、自然大方。作品注重对心灵的卓越表现和对人性的深刻关注,为中国人物画的创新作了富有成就的探索。何家英开创了新一代画风,将工笔与时代人物相结合,在当代影响深远。
石齐(1939年9月13日-),福建人,是一位中国画家,擅长人物、花鸟、山水、书法和油画。他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并成为北京画院的专业画家和艺委会副主任。石齐的作品包括《迎春》《霸王别姬》等,其中《人人都在幸福中》获得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他的画风融合了具象、印象和抽象的元素,被称为“三象合一”。石齐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四个组织颁发的世界和平奖,以及法国卢浮宫艺术沙龙展金奖。他的作品在公开拍卖市场上也取得了成功,2020年他以2,988万元人民币的成交额名列《2020胡润中国艺术榜》第23位。
他主张绘画艺术形态三象(具象、印象、抽象)并举,创立“三象合一”画风。在上世纪70年代,被誉为“石齐时代”,像史国良、王明明等画家的人物刻画都是学习石齐先生的,他的观点“点亮自家灯火”也是影响了一代人。我个人认为他是最接近吴冠中并成为类似吴冠中那样国际艺术家的。
史国良(释慧禅),1956年出生于北京,中国当代写实主义画家,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是中国美术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及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客座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1989年移居加拿大温哥华,1995年在美国西来寺披剃出家,为当代中国画僧的再传人,2010年5月还俗,现定居北京。
史国良师从蒋兆和、黄胄和周思聪等人。其画风以写实手法反映时代生活为主,功底扎实、笔墨厚重、是中国人物画坛写实派的重镇,也被称为徐蒋体系(徐悲鸿蒋兆和体系)的第三代传人。
黄永玉(1924年8月9日-2023年6月13日),原名黄永裕,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1924年8月9日出生在湖南常德,祖籍为湖南凤凰。土家族人。生前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院长。
2017年,白岩松登门拜访黄永玉,刚进门,就看见黄永玉在拾掇他的红色法拉利跑车。
黄永玉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又不拘泥于传统形式。他的水墨作品笔触豪放,墨色淋漓,既有传统文人画的意境,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自由与不羁。通过墨色的枯润干湿变化,精准地捕捉表达了自然物象的神韵与情感。
韩美林,1936年出生于山东济南,中国当代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当代造型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他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兼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世界华人协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名誉会长。
这位画家主持设计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和吉祥物“福娃”,人们亲切地称他为“福娃之父”;他在书画、雕塑、陶瓷等艺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被称为“中国的毕加索”,他就是我国当代艺术家韩美林。“福娃”形象相信大家都家喻户晓,韩先生对中国形象艺术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陈丹青(1953~ ),男,别名张岪[fú],祖籍广东台山市三合镇良村,1953年出生于上海,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学者。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陈先生是一个十足的愤青,他高考英语0分破格进入的央美,如今陈先生被誉为“c语言大师” ,他的言论“艺术就是装13” “我从小就装13 还装成了”等等一系列言论,感兴趣可以去搜一下。
霍春阳,1946年出生于河北省清苑县李庄村。196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霍春阳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等职位。
霍春阳的花鸟画可以说是“一股清流”,简单、空明是其最大的特点,也是文人画所青睐的画风,往往只有一枝梅花、一簇兰草,对于霍春阳来说,就是化繁为简,并且沿袭传统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方式,如果你喜欢传统的文人画,那你一定会喜欢霍春阳的作品。我认为霍先生所具有类似古人那样的文人风骨,当代也有张立辰、郭石夫等前辈,综合考虑,霍老在津门弟子众多,承前启后,开创“津门花鸟”,在写意人物当中选其一,我还是选霍老先生。
以上十人除了范曾名不符实,其他九人名符其实,特别是靳尚谊是中国健在画家的杰出代表,特别是肖像画堪称一绝。范曾的画,台湾李敖说,乍一看不错,看多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字也就是账房里的毛笔字。人民画家刘文西说,范曾算不上大师,他不画工农群体,没有生治来源,人物造型雷同。凡是有价值精品都是反映当代的风土人情,百年以后才考古价值。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时代的生活场景,凡高的画反映了欧洲人在十九世纪的风土人情。当然重大历史题材也可以反映,如徐悲鸿田横五百士,但必须源于生活。兵马俑没有一个雷同形象,还能分出陕南人和陕北人。所以范曾的画没有什么价值,他的画不要说和一些老大师相比,就连一些较为年轻的名家也比不上,如与刘大为,何家英,史国良等人的作品也相差甚远。媒体不乱炒作,说什么范是五百年第一大师,自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