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m550邵大箴,1934年生,江苏镇江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赴苏联列宾绘画雕塑建筑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60年7月毕业回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长期从事西方美术史和中国现代美术的研究,曾任《世界美术》主编、《美术研究》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兼《美术》杂志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理论委员会主任委员。著有《现代派美术浅议》、《传统美术与现代派》、《欧洲绘画简史》(与奚静之合著)、《西方现代美术思潮》、《雾里看花——当代中国美术问题》、《西方现代雕塑十讲》、《艺术格调·邵大箴论艺术》、《美术,穿越中西》等,译有《论古代艺术》([德]温克尔曼著)。多年来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美术》、《美术研究》等报刊上多次发表有关中国当代美术和西方美术的评论文章。曾多次在国内外讲学并参加、主持有关当代艺术问题的学术研讨会。
我一直喜欢画画,喜欢写字,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发展个人创作。在苏联列宾绘画雕塑建筑学院期间,我学习的是油画和水彩,主要是西画。学习书法则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启蒙老师叫杨瘦之,他每天六点晨读时都会督促我们练字,可以说我只是学过一点颜体、柳体,留苏后便少有时间练字,但我对书法的兴趣一直都在。退休之后,我几乎天天都在写字,也开始画画,逐渐开始对写字和画画有点体会。最近这七八年,我每天会有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在写字、画画上。
我没有系统性地学习过书法,因此我的字和画从来没有具体的临摹对象,都是发自天然的感觉。也有人说我的字很像弘一法师,其实我对他的书法也没有研究。我个人更追求于弘一的精神和境界,可能有一点,我的字歪歪扭扭,不追求规整,也就显得自然不做作,我认为无论是书法还是画画,自然是最重要的。
邵大箴先生被誉为“中国美术史论界的常青树”,然而,众人有所不知的是,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颇为精深。呈现于眼前作品集是先生历经三年时间用心抄录的。我们从中感受到百余年间文脉与书风的贯通。
初看起来,邵先生自嘲为“倦怠体”的书法,的确与弘一书法有几分相似,但仔细一品,两人书风各有面貌,用笔结体并无关联。那缘何相似?这便是流淌于笔墨之间的文心,贯穿于气脉之间的清韵。窃以为,超越墨象层面之外,邵先生与弘一法师在精神境界上有一种暗合,是世事参悟后,秉持不染尘埃的清醒与执着。
相信若干年后回望今天,会为这本作品集充满感动的。在这样特殊的时空中,它是独一无二的,它是邵先生艺术精神的写照,它是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经典!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租客养近百条蛇遭居民堵门:或用于售卖,现已将蛇转移!专家称无毒但逃跑能力强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欧冠悲喜夜:拉菲尼亚戴帽巴萨4-1拜仁 曼城5-0狂胜 国米1-0绝杀
安排得明明白白:苹果 iOS 18.2 邮件应用引入 AI 智能分类功能
定制你的数字生活:苹果 iOS 18.2 可设置 iPhone 默认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