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对传统绘画的认识与实践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4/5 3:20:37 | 【字体:小 大】 |
克里斯蒂安梅耶尔邹建君,1958年生于大连,198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为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大连画院研究员。1994年中国画作品《正月》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文化部、中国美协),1995年中国画作品《心愿》入选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美展(文联、文化部、中国美协),1995年中国画作品《正月》入选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中国女美术家作品展(文化部、全国妇联),1998年中国画作品《游园惊梦》入选第十三次新人新作展(中国美协),2002年中国画作品《夕照图》入选奇迪杯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中国美协),2003年中国画作品《白蛇传》入选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中国美协),2010年中国画作品《巾帼情》入选2010中国女性艺术大展(中国文联、全国妇联),2011年中国画作品《姐妹情》入选辉煌历程·时代丹青辽宁优秀作品进京展(中国美协、辽宁美协)。
在我的作品创作中,注重吸收传统绘画的线。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蕴涵着东方神韵和民族的特质,是传统文化之骨,是构成画面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绘画的载体。世界上原本不存在线,可线无处不在,随处可见,山川起伏,物体的轮廓线等,均可找到线的存在。古人总结的《十八描法》,反映了古代画家凭借线条来表现对象的精神,使每一根线都融于形象之中。除此之外,线的组织原则是很重要的,画面线的组织、穿插是由画面构成需要决定的,线的组织原则是对比统一。线的疏密、聚散关系是根据对象来进行概括的。线的粗细、长短、曲直、虚实、对比及线的运动方向、气势等,使画面成为由线组成的变化统一体。同时也产生节奏、韵律等形式美,这是我们吸取传统绘画有益的方面。另一种形式的传统文化,对我的影响也很大,在我的作品中,吸取了多方面的营养,有民间美术、京剧、皮影等诸多因素,在不断研究传统工笔画的同时注重发挥色彩优势,以饱和、浓重的色彩完成《正月》、《穆桂英》、《垓下歌》、《单刀会》、《游园惊梦》等工笔重彩作品,用新的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取得了比较理想的艺术效果,从而为自己的艺术创作找到了某种突破的契机,为确立自身艺术语言的创作蕴积了底气。
中国京剧的审美形式给予我极大的启示。它有叙述的写实,有抒情的写意,这是构成京剧结构美的价值所在。她与中国写意画有相近之处。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注意吸取民间美术的营养。传统绘画的民间美术,常用夸张、变形的方法,以加强形象鲜明,生动、优美的艺术效果,敢于突破生活的局限。在章法处理上有平列散点式,也有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构图。形式多样而丰富,对我的艺术实践起到积极的作用。运用自如的线、抓住人物的特点,大胆的夸张,强烈的色彩运用,寻找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用它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以达到视觉审美的效果。我认为不论创作题材是什么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创作作品的必需条件,在完成作品的同时,这份真情也得到了满足。
艺术不是凭空捏造的。它必须有产生的土壤,才能结出必然的硕果。传统绘画,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史一笔十分珍贵的财富。对传统绘画的不断挖掘和发现,不仅是为了把握审美活动中的规律,而且更重要的是去寻找它的真谛。有比较、有鉴别才能有提高认识。因此我们要不断吸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遗产,这对弘扬民族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
艺术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个艺术: 对中国画创新的看法 下一个艺术: 没有了 |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