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对中国画创新的看法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4/5 3:20:31 | 【字体:小 大】 |
钱小蕴中国画借鉴西方的创新,从徐悲鸿年代开始,经过了整整一个世纪几代人的努力,而且写实素描教学依然在美术院校延续。但是以写实绘画为代表的中国画创新,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于是“实验水墨”在上世纪80年代初出现,有它的现实意义。“实验水墨”既然是“实验”,就是在探索,并不是成熟。何时在作品中把现代中国文化精神充分地体现出来,才可算作成熟,但这需要有一个很长的融合过程。
中国画的创新,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创新的各种流派和形式应有尽有,其范围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有些形式曾经在短时间内得以流行,但是流行,意味着缺乏深刻的存在意义,艺术生命大都不是很长,有些甚至昙花一现。又经过20年的淘洗,市场的影响,曾经流行一时的某些流派的代表人物,大多已经或多或少的在向传统回归。因此,创新能否继续深入?能否面对历史、时代的要求,使自己的作品达到一定的艺术深度?是摆在每一位艺术家面前的重要课题。艺术有深度,才会有生命力,这就要求艺术家要有历史的使命感,面对今天的竞争、高科技,艺术家不但要从时代的横向进行比较,更要敢于从历史的纵向去进行比较。
好作品,不但要有艺术家真诚的艺术情感和独特风格,更要有别人难以超越的高度。从传统意义上说,这就是作品内在的文化内涵和笔墨功力。一个艺术家的创新是否具有生命力,就看其作品独立存在的生命价值。如果仅仅追求造形和形式上的变化,没有更深的文化精神和笔墨功力,则很快会被后来者超越、取代。所谓创新也只能成为过眼烟云。
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文化精神是通过遗传因素与生俱来的,人带着它们来到这个世界,中国文化精神就体现在中国人气质与性格之中,他永远不消亡。因此,不论环境与时代如何影响,不同民族的精神特征绝对不会相同,中国文化精神的底子,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艺术,底子永远会发生作用。因此,中国文化精神是不会变的,老子所谓“天不变,道也不变”。许多外来的宗教、文化,初引进时新及一时,经过一些时间的交融,就会被中国文化精神所融合,成为中国文化精神的一种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五十年后,科学技术、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结果,导致人们功利思想日益强烈,将会影响到世界的和谐与稳定。这时动极思静,又需要一个幽雅的人文境界。西方国家开始重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只有中国文化精神能够教育人们淡化功利,促进和谐。这时,中国文化精神将被引进西方,中国传统文化将在西方国家得到推广与普及。故中国文化精神虽然经过一个世纪多外来文化的冲击,出现了一个时期的式微,但是再次复兴是必然的,在未来必将呈现出更大的光辉。
中国画艺术试图借鉴西方文化、艺术的创新,最终是徒劳,中国画的发展必然会回归的中国文化精神上来。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