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英男事件影片最初,画面就从一位女老师在班上讲生命的意义开始,这也是女老师复仇的开端。
究竟是因何而复仇呢?原来,这位女老师的爱女死于学校的游泳池中,警方断定该孩子是失足意外死亡。但清楚真相的女老师知道,是由班上的两位学生的欺凌所致,该女老师在痛心中下定决心要为孩子报仇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一幕。
该女老师并没有在班上点出凶手,而是先说自己已经知道是谁残害了自己的女儿,并谎称自己在凶手的牛奶中加了带有艾滋病的血液(个人认为应该是血清吧),实际上并没有,而是想告诉他们生命的重要性。从这时候起,其中一位学生A就没有来上课了,另一位学生B则若无其事。女老师 也辞了职,换了一位男老师。
该男老师想改变学生间的氛围,首先就从劝说学生A回来上课入手。谁知,在一次次的劝说家访中,学生A精神崩溃,最终杀了自己的母亲。而学生B则被同学们排挤,只有一个女学生站在他这边,两人因此交流。女老师和这位女学生也因此得知学生B的弱点,展开对学生B的复仇。其实,此前男老师不断去家访原来也是女老师指使的。
被排挤多了,学生B想要制造炸弹伤害更多的人,引起母亲的注意(学生B父母离异,十分缺爱,还有恋母情结),可是,炸弹却被女老师转移到他母亲身边,最终炸弹引爆,女老师再次复仇。看到这里,实在觉得人性的扭曲,也感受到校园欺凌现象的细思极恐。
之前还有一个纪录片《不一样又怎样》,该视频讲述的是一位无辜的男孩惨遭校园欺凌的毒手而逝世。
历史再次引起人们的共鸣,是在向我们诉说着校园欺凌的残忍,还隐隐发出无奈的哀嚎。血腥的历史既已发生,就更不应该让它有卷土重来之日。
且回首那往事历历在目,江西永新一女生遭围殴,永泰一初三男生被围殴后脾脏出血严重……不忍提及那逼迫,群殴,掌掴,甚是暗杀,数不胜数,但一次已足以令人战栗。怎料几颗几颗少年的心由热血沸腾转而冰冷如冰,怎料象征着单纯天真的校园变成岩浆四射的地狱模样,怎料老师,领导由护花使者“叛变”成吃瓜群众……善意啊,正义啊,为何要躲在墙的角落,在暗中偷偷窥视却默不作声?
露出的虽只是冰山一角,却反映着隐藏的各种漏洞。“欲善其事必浚其源泉“,究竟是什么给了我们如此多的“出乎意料”。
孩子们还未真正成熟的确可能会是首要原因,除此之外,容易被忽略的肩负的各种不合时宜的负担,缺席的亲人关爱,落后的心理素质教育等也都可能会成为校园欺凌的导火索。对学生而言,孩子们因早恋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因与同学相处不融洽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因各种各样的事而产生的心里压力……小心脏承受不住了,便爆发了。这些负担恐怕只有学生自己才会真正了解,这是校园欺凌总会在某地卷土重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为什么会无人倾诉呢?这就要问问父母了。是工作太忙的理由?是玩手机的目的?是无法沟通的借口?缺席无理,自己的孩子需要自己来陪。对学校而言,总有一部分老师,领导丢了些应有的责任感,该视频中的老师即是如此,甚至放弃中立的底线而说受害者有问题。学生出了事老师也脱不了干系。美好校园少不了老师的参与。
有人说学生的事让他们自己解决,我想说着火的山若不加干预,那它会将附近的山都烧毁才肯罢休。倘若让其自生自灭,必会对学校,社会,乃至国家造成重大影响。祖国的花朵遭受荼毒,校园的学生难免不受影响,庠教的初心未必不受挫伤,祖国的后代心灵总存在胆怯,兴复祖国大业将落在谁的肩上?
学生要学会包容,家长也要懂得与孩子沟通,学校肩负起责任,各方彼此关照,各方其乐融融,正如费孝通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相信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