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bishai从出生起,父母对孩子就有着天然不可抗拒的权力。从奶粉到尿布,从衣着到教育,每个孩子的生活都是父母做出的判断和选择。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亲子关系中所谓的“叛逆”、“不听话”等问题,更多的是孩子伴随成长带来的自我独立需求,与父母对于孩子生活掌控的权力争夺。
很多父母都坚持“快乐教育”,尽可能满足孩子,即便有原则,也总是被孩子的哭闹或是撒娇而“朝令夕改”。很多父母以为这就是在“尊重”孩子。
其实不然,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尊重不是天生就应该拥有的东西,是需要通过努力、负责的行为争取来的权利。
盲目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会使得孩子的自我意识过早膨胀,试图操纵一切,对其个性形成十分不利。
但父母是否想过,过度的保护和溺爱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及以后的各方面发展都不利。
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场景,一摔倒就抱,一哭就哄,每天有人伺候着穿衣喂饭,不让孩子做一点事,生怕孩子磕着碰着。
孩子总有一天要成为成年人,需要在社会上独立生活,而所需的生活经验,都需要由自己去习得。
小孩子需要这样的机会,大孩子同样需要。我们可以让即将上学的孩子学会洗衣服、做饭,鼓励孩子自己做出关于未来的选择,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退居二线”,让孩子去过好自己的人生。
错误的背后其实也是孩子在试图“解决问题”,父母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哪些错误不能替孩子预防?哪些错误需要父母提前防止?
很多时候,父母预知到了风险和错误,提前帮助孩子避免了,结果造成孩子永远体会不到自己的行为后果,孩子不受到教训,就不会吸取教训,将来闯大祸的可能性会增高。
总担心孩子犯错,总想为他们安排周全,这样的父母自己很辛苦,孩子也会不开心。
经历过风雨的人,在以后的道路上一定会走得更加踏实和稳健。所以,何不给孩子一个犯错的空间,把犯错的机会还给孩子?
其实,孩子也想依靠自己来探索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不断得到适应和成长。
因此,作为父母,不要事事都挡在孩子的前面,对于孩子的权力要有界限,随着孩子的成长要逐步放权给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