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茶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乡村教育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的齐山镇,有一位默默耕耘的乡村教师——刘晓云。在过去十年里,她始终坚守在这片土地上,将阅读作为孩子们通往知识世界的钥匙,为乡村孩子的成长提供无尽的可能。为期十年的教书岁月如涓涓细流,在刘晓云的心中,孩子们求知的渴望如同春日的嫩芽,充满生命力。
初入职场,刘晓云面临着学校图书资源匮乏的现实。老旧的名著书籍难以吸引孩子们的目光,令她倍感压力。经过深入思考,她意识到提升乡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需要更为灵活的方式。虽然身处乡村,但这里的自然环境和农事劳动都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教育资源。在课堂上,她带着孩子们走入丰收的麦田,引导他们观察小麦从播种到收割的成长过程,鼓励他们用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点燃好奇心与探索精神。
为了让孩子们拥有更为丰富的阅读体验,刘晓云将自己的藏书搬到了教室,创建了一个温馨的“班级图书角”。虽起初仅有几十本书籍,但她相信,每一本书都可以成为孩子们探寻世界的通道。她引入了一个图书借阅制度,让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分享他们的读书感受。每周的阅读分享课,起初虽然孩子们因为害羞而不愿发言,但经过刘老师的鼓励与引导,他们渐渐打开了心扉,开始描述书中情节,分享感悟。那些曾经沉默的孩子,如今活泼地讲述着《小红帽》的冒险故事,幼小的心灵开始被阅读的光芒照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晓云发现了一个名叫金浩的男孩。在课堂上,金浩经常走神,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然而,当他在图书角发现了漫画书后,刘晓云抓住这个契机,向他推荐了几本生动有趣的桥梁书,通过读书分享的方式引导他走出阴霾。起初,他是为了完成任务而阅读,但不久后,他被故事的幽默风趣所吸引,主动来找刘老师换书。阅读不仅让金浩逐渐安静下来,学习成绩也逐步提升,最重要的是,他学会了享受阅读,找到了属于他的精神归属。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晓云意识到,仅靠零碎的阅读还不足以让孩子们真正爱上书本。在传统节日如春节和中秋节之际,她组织了一系列民俗文化阅读活动,让孩子们通过书籍了解节日的文化背景,增强对乡土的认同感。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既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又收获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自己的乡愁种下根基。
除了课堂教学,刘晓云还意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然而,乡村的家长因为忙于农事,对孩子的阅读重视不足。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刘晓云主动与家长沟通,分享阅读对孩子智力发展和思维拓展的重要性,同时传授一些简单的亲子共读技巧。逐渐地,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参与到孩子的阅读中,亲子共读的温馨场景逐渐出现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回首这十年,刘晓云深深感受到,阅读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养着乡村孩子的心灵。她目睹了孩子们从识字困难到能在作文中引经据典、流利表达,变化令人欣喜。乡村孩子心中点燃的梦想在书页之间自由翱翔,阅读为他们提供了看待世界的全新视角,为未来的探索铺好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刘晓云的教育之路,正是无数乡村教师奋斗的缩影。她坚定地认为,每一本被翻开的书籍都是开启智慧的大门,是为乡村孩子照亮前行道路的明灯。未来,她将继续坚守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以阅读为翅膀,带领孩子们突破知识的边界,迎接更广阔的天地。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机会通过阅读发现自己的潜能,走出乡村,去追寻梦想。正如刘晓云所坚信,每一次翻书,都是通往未知世界的冒险,每一段阅读,都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