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亲情的故事据媒体报道,2月27日,帖文网报道称,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某小学某年级40余名学生因学校安排“问题学生”被罢课四天。带进教室。这引起了家长们的集体不满。
2月29日下午,昌图区2023工作人员回应称,“昌图区2023和实验小学本着充分尊重学生家长意见、让每个学生享有公平受教育权利的原则。经调查,根据班级调整方案,学生将于今天上午全面返校,恢复正常上课。昌图县将进一步号召学校2023年强化居家学习,满足学生教育需求,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学生的成长。”
看来事情到这里就得到妥善解决了,正确的解决办法就是不要按照家长的要求转班。然而,这并没有触及根本问题,即学校在班级调整等教育事宜上是否应听取家长的意见?
不少网友对家长的抗议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孩子们一起罢课,反对把“问题学生”改造进他们的教室。有网友表示,如果“问题学生”不适合某一类,就会把他分到另一类。您应该提前与父母讨论此事,因为强迫达成协议是不合适的。也有网友表示,家长以罢课抗议,但孩子仍然受到影响,应该用其他方式与学校沟通。
换句话说,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的网民都认为,学校应该与家长沟通如何安排班级、安排学生转学,以避免学校和家庭之间发生冲突。真正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家长是否应该参与学校教育事务?
近年来,有的家长反对体育老师担任校长,有的家长联名要求学校将某名学生转至其他班级或学校。此类事件屡屡发生,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转。为了建立健康的学校与家庭关系,应明确家庭与学校的责任界限,包括班级划分、校长安排、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教育事项。家长不得参加。家长和家长委员会应参与课外事务。教育事务,如校服采购、食堂卫生、校园安全等。
有人会说,班上有“问题学生”,家长不希望孩子跟“问题学生”一起学习。要求“问题学生”转学或拒绝“问题学生”转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是家长的责任。他是对的。家长的心理可以理解,但需要分析家长是否有这个权利。众所周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是每个适龄学生的法定平等权利,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剥夺。另外,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不得设立重点学校、重点班。也就是说,义务教育阶段的班级分配应该是随机的,以求平衡。如果家长有权拒绝某个特定的同学在孩子的班级里学习,那么可能的后果就是“多数”可能会决定剥夺某些孩子的学习权利。这显然是反对《义务教育法》的。以本案为例。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来说,如果每个班的家长都不让孩子跟他一起学习,他就没有课了。学校要么专门为他开设一个班,这原则上是不可能的。也许他们也会隔离那个学生或者让他转学到另一所学校,但如果其他学校不接受他怎么办?我们应该让他退学吗?另外,给孩子贴上“问题学生”标签、集体孤立,也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事实是,不能随意给义务教育学生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据报道,有关该事件的相应公告称,学校解释称,该学生因与老师和同学发生争执,离开了原来的班级。帖文还说,这名学生曾在原来的班上恳求老师不要将考试结果告诉父母,但被拒绝后,威胁、羞辱了老师,导致老师生病住院。此事是否属实,还需要学校给出答复。如果该学生存在试卷中反映的问题,他们应该按照学校的纪律和规则来处理,而不是找借口。
学校根据师生接触、同学接触情况对个别学生进行班级调整,这在学校管理中很常见。这通常也不需要家长同意,因为这是学校的内部教育问题。让家长参与教育将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培训自主权的落实。很多家长会对学校教学的组织安排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批评,让学校和教师无所适从。
目前的情况是家长过于重视学校教育,导致家庭与学校角色不匹配的结果。即使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机制比较完善的地方和地区,学校安排哪些老师给学生上课、采取什么样的团队教学方式也不需要家长同意。给学生。这是学校学校管理自主权的一部分。家长主要参与与学生生活利益相关的非教育事务的管理和控制。这些非教育事务包括购买校服、食堂卫生、校园安全等。
需要加强家校沟通,包括学校告诉家长哪些事情家长有权、应该参与。我国早在2012年就要求中小学、幼儿园成立家长委员会。但不少学校并没有明确家长委员会的职责,导致家长委员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解决了家庭和学校的义务,学校和家庭教育才能各司其职,为学校创造良好的办学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