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宁痛膏高考结束后,十八中学子依然念念不舍,他们说青春刻在了教室、操场、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地方,哪怕是一处树阴下,也记录着并非虚耗的时光。
“每个人都需要展开另一场旅行,去重新激活内心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去点燃更多梦想,去拥抱更美好的前程。”十八中校长罗丞说,“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能做的就是坚守在这里,创造一流的办学环境,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服务。”
近一年来,十八中承办或协办“中英(重庆)基础教育质量保障研讨会”、“重庆市班级艺术展示暨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等大型国际会议、市级会议,成功申请“文史哲融通视域下的大语文课程创新基地建设”项目,积极开展教学开放周(日)活动等,在提升教育质量、打造百年名校的道路上走得风风火火。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殊荣,被评为江北区“文明礼仪示范校”。
就像保持着青春的热血与激情一样,十八中“以生为本”,在一次又一次的改革浪潮中锐意创新,不断释放名校魅力,让教育为学生烙下最美的青春印记。
“在家门口上好学”已不再是一种梦想,教育深化改革让更多学校的办学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硬件环境,大都能满足家长需求。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寻找一种新的教育,一种更加适合孩子全方位成长,但在考试检测面前又能“挺直腰杆”的教育。无论新课改时代的呼唤还是家长需求的呼唤,作为重点学校代表,十八中也必须作出应对。
一直以来,十八中坚持探索有价值、有意义的教育,以学生为本位,以课堂为载体,打造出不一样的课堂,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注重教学思想引领,强化教师培训,转变教育理念,建构阳光、高效课堂……十八中在过去几年,探索着小班、精品、特色教学,追求“减负、提质、高效”,强学设计精当、讲课精练高效、学生主体发挥、分层分类评价等“五个重点”,要求学法指导、考点研究、习题精选、针对性辅导等“十个到位”。
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把握及运用能力越来越强,每一年都有学生能获得北大“博雅计划”和清华“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资格。
改革总是静悄悄地进行着。当大多数学校还在检验新型课堂模式的时候,十八中又踏出了新征程: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打造“砺新生本课堂”,在“共性”与“个性”中融入“自主、开放、活跃、卓越”等课堂元素,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共性+个性”的课堂在十八中悄然兴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产生出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将学生个性彰显、智慧发展和健康成长的目标变作现实。据学校负责人介绍,除了对新课堂进行深度打造外,十八中还开启了“三C课程”建设,让“树本课程”、“砺新课程”和“海纳课程”全面丰富学生的学习世界。
教育改革是一项充满挑战但又潜力无限的育人工程,让每一个学生既能收获更多维度的成长,更能答出满意的分数。这样真实的变革,正在十八中继续,将成为重庆教育涅槃重生的动力所在。
近日,十八中的教师们又迎来了新的“培训福利”,学校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结成了影子兄弟学校进行深度合作,在6月、7月进行“国家课程整合实施”内容的学习。据悉,此次“联姻”活动仅仅只是开始,未来几年两校将加快交流步伐,在课程改革深化与提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有效课堂设计与操作等方面接受高水平专家指导及相互学习。
壮大教师队伍,十八中一直倾力而为,近来更是提出要促进教师队伍内涵发展,一面进一步提升师德水平,守住心灵的平静,一面不断提升专业教学水平,最大可能让教师实现“德业双收”。
校长罗丞经常深入教学一线,了解师生工作学习情况,为老师们排忧解难,亲身体验老师们早出晚归的艰苦;对于怀有身孕的老师,学校及时调整课表,减轻工作量……凡教师要求学校给予帮助的,学校尽量支持。
教师在十八中这个温暖的家庭中找到了归属感和幸福感,他们受到尊重和理解而产生崇高的师德和责任心,自觉诠释着“服务”二字。
教师辜向红给学生洗棉衣、被子,把食物的营养搭配搬到班会课上;教师舒伟自学医疗常识、配备日常药品,把药及时送到同学手里;年级主任熊巍总是第一个来校、最后一个离开,以身示范做好团队建设工作……
为了让新教师站稳脚跟,十八中每年都利用暑假对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并提供“阶梯式”成长方案,让更多教师从合格走向卓越。在市级名师的培养上,十八中设立校长专项基金对取得学科带头人及以上称号的中青年教师进行高层次培养,让他们获得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开展“中国名校行”活动,支持他们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交流、互访或讲座活动,鼓励他们进一步提高学术层次和知名度。
世界万物,有破有立,才是正道;小破小立,大破大立,这是必然规律。通俗说,破与立就是一个新拐点或转折点。个人是这样,一所学校也是这样。
创建于1949年的十八中与新中国同历风雨同成长,不断突破并确立新的发展思想,用精细化管理作推动力,如今已蝶变为拥有观音桥校区和铁山坪校区的重庆“窗口学校”。
据学校负责人介绍,建成两个校区后,学校进行了“六统一”的一体化管理,追求精细、高效、科学、特色、健康、和谐发展,坚持“策必广益,行必专精”的管理理念,形成了“民主、和谐、服务、精细”的管理特色。
这也使得十八中先后荣获国家、省、市上百项荣誉称号,跻身重庆市基础教育优质品牌名校之列。社会评价它创造了重庆基础教育领域的“十八中奇迹”。
今天的十八中正在扬起改革风帆不断前进,重庆市两江新区最优品质的现代化学校的目标触手可及。为了促进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提档,十八中持续健全并丰富精细化管理的内涵,让两校区比翼齐飞。
在落实“一校两区”精细化管理中,十八中解放中层管理人员,更多地授权给他们,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各尽其责,人尽其才。通过竞聘上岗,量化考核,一大批中层干部的潜能被激发出来,在岗位上迅速闪现光芒。
为了构建合作共进的优秀团队,学校一方面强化教师培训,开拓教师视野,创新校本教研,提升教研能力和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趣味登山节、职工篮球赛、羽毛球比赛、师生晨练等,“让老师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加了团队凝聚力”。
在实施精细化的人本管理的同时,学校在学生当中也进行了“自主管理”实践,建立了完善的自主管理委员会,并形成学校、年级、班级等三级管理模式体系。其中设学习部、宣传部、纪检部等8个职能部门以及国旗班、礼仪队、文化站、青年志愿者协会4个独立部门。
不断丰富的管理文化为十八中向上、向善发展提供了最牢固的基础保障,在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好形势下,成为更有影响力的追梦者、奋进者。
十八中坚持“树本砺新”的核心理念和“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服务”的教育宗旨,2015年高考再创佳绩,独揽江北区文科、理科第一名。
数据显示,学校理科裸分最高704分,居全市裸分第10名,裸分全市前50名中十八中占3人;文科裸分最高分684分,居全市裸分第12名,裸分全市前50名中十八中占3人。
此次高考,十八中学生700分以上3人,690分以上6人,680分以上20人,670分以上50人,600分以上572人(含加分),重本903人(含艺体、加分)。预计上北大、清华线人。
填报了志愿后,何琦觉得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我家里条件不是很好,爸爸妈妈在买养老保险的时候有很多苦衷,所以从小也没有别的梦想,只想以后有能力在政府政策的执行研究上出力,让更多老百姓受惠。”
何琦说,她已经填报了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公共管理专业。在她看来,这正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以后的路还很长,但我相信自己可以勇敢地挑战下去,去实现愿望。”何琦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却是一个非常有计划、有担当、有勇气的女孩。
高一进入十八中学习的时候,何琦成绩算中等偏上,并不是出类拔萃的一个。在3年的学习中,何琦最擅长的事情除了刻苦学习以外,就是进行学习规划。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周、每一天甚至每一堂课都要作出规划,3年间规划本都写了8个。何琦说:“做事情要有计划性,安排好的计划就尽量去完成,遇到困难就去攻克,不要怕吃苦。”何琦高考摘取江北区高考第一名、重庆市文科裸分第12名。
在学校,何琦非常喜欢与同学一起聊天,在她看来这也是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法宝。除了与同学交流,她也喜欢和老师“交心”,她特别喜欢政治老师,这样平易近人的老师让她学习起来更有动力。
“这个暑假我想在家多陪陪父母,毕竟上大学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以后肯定会很想他们。”何琦乐呵呵地说道。
考了704分的高分,摘取了江北区理科第一名、重庆市理科裸分第10名。龙彦江自己也有点意外,他坦言:“我平时很粗心,难题答起来非常顺,反而是简单的题常常出错,高考题较以前训练的稍微简单一些,所以没想过可以考这么好。”
了解他的同学都知道龙彦江是个十足的“耍娃”,和“第一名”的刻苦形象有点差距,因此这次考试成绩也成了惊喜。
如果用“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来形容龙彦江并不为过,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等都能玩得转,无论是象棋、围棋还是国际象棋都下得好,好动的他也有静的一面,不仅喜欢看东野圭吾的小说,还爱看国内外的经典,平时还特别爱听陈奕迅的歌曲。
“下了课就要动,不然要长胖。”虽然是句玩笑话,但龙彦江的确是一个下了课就在教室里看不到的人。他说,学理科讲效率,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时间,这样课后就能玩得更开心,面对学习也不会有压力。
其实认真学习起来的龙彦江也让同学们特别佩服。对于如何学好理科,他认为多做题擅总结非常重要,每一个学科都有共同之处,锻炼出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并灵活运用,什么学科都可以学好。
填报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后,龙彦江明天就将出发去旅行,爱玩的他这个暑假计划去成都、内蒙古、新疆,开学前还要提前和家人去北京游玩,他说:“玩和学都重要,暑假玩得开心读大学的时候才能更用心,毕竟从小就对结构力学、建筑学非常感兴趣,能考上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也是圆梦了。”
在今年北京大学“博雅计划”笔试和面试结束后,十八中学生何丽霞被评定为“优秀”。据悉,“博雅计划”分面试和笔试,评定结果分为优秀、通过以及不合格。能评为优秀,何丽霞谦虚地称自己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
事实上这并不是她第一次与北大亲密接触,在高二暑期时何丽霞就以夏令营的方式在北大与学姐学长一起交流学习心得、参观北大景点、了解北大历史等,浓厚的人文情怀让她十分向往。参加夏令营成为了一种激励,让这名女孩变得日益优秀,今年高考以优异的成绩成为北京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的学生。
据了解,相比单一的“分数定论”,“博雅计划”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面试环节。无独有偶。与何丽霞同样用综合素质敲响高等学府大门的还有李锋,他通过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选拔,成功走进了清华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这种自主招生计划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接受全方面考察的平台。”李锋说,表达能力、反应速度、思考能力等都是考官观察的重点。
何丽霞、李锋这两名学生都特别谈到了“综合素质”的重要性。除了参加丰富的社团活动让兴趣爱好得到发展以外,平日在学校他们都爱参加集体活动,无论是演讲、表演话剧、辩论还是各样节会,对他们来说都是成长的平台,通过一次次的参与得到锻炼和成长。
“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想要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领域,就要学会积累,在学校里多参加活动,开拓眼界提升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更有内涵、更丰富的人。”何丽霞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