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亨传说下载原标题:复旦教授朱永新《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今天的学校会被未来的学习中心取代
朱永新,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顾问。
6月6日,著名教育学家朱永新《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新书发布会在北京PDC未来学校举行。发布会由北京PDC未来学校学生代表主持,来自出版、教育领域的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新书发布会。
这本关于未来教育趋势的《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是朱永新几十年来从事教育研究的成果,不仅涉及基础教育,也涉及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不仅涉及学校教育,也涉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终身教育。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从教师队伍到评价体系,朱永新在这本书中全部进行了预测和重构。
朱永新认为,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固定的教室,每个房间都需要预约;没有以“校长室”“行政楼”为中心的领导机构,表面上看,可能有点像今天北上广的创业孵化器;它可以在社区,也可以在大学校园,甚至在培训机构。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统一的教材,全天候开放,没有周末、寒暑假,没有上学、放学的时间,也没有学制。未来的学习中心,教师是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者,一部分教师将变成自由职业者。
著名作家梁晓声评价:“《未来学校》不仅仅是关于教育将来会怎样的预见之书、畅想之书。书中就如何将因材施教做得更好、更有效而阐述的种种方法,必将会对当下从小学到大学的教与学两个向度,产生旨在改变思维模式的深远影响!”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表示:“朱永新老师的眼光,已经越过了对于教育的功利追求,远达历史深处中国对于未来真正的人才的需求。”
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中国教育报刊社社长翟博、中国化工出版社社长张文虎、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秘书长马国川等参加了本次新书发布会。
20年前,朱永新以出版《我的教育理想》为重要标志发起了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的“新教育”实验行动。20年以来,朱永新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寻与执着行动,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他被评选为“当代教育名家”、中国十大教育英才、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等。
每天清晨,背着书包的学生总是急吼吼的,要赶在上课铃声响起之前到达学校。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都要循规蹈矩地坐在教室里,一憋就是整整45分钟。下课之后,上个厕所,短短10分钟,接着又是一节课。周而复始。这,就是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学校生活。
但,这样的学校生活,会一直持续下去吗?著名教育学家朱永新在新出版的《未来学校》一书中指出:我们今天觉得天经地义的学校生活,因为互联网,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在润物无声的改变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不远的未来,今天的学校会被未来的学习中心取代。
未来,物理形态的学校,钢筋水泥、砖瓦花木,依然如故,保安可能还会有,围墙也可能依然在,但是,传统的学校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说到学习,大家马上想到的不是学校,而是学习中心。
朱永新认为,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固定的教室,每个房间都需要预约;没有以校长室行政楼为中心的领导机构,表面上看,可能有点像今天北上广的创业孵化器;它可以在社区,也可以在大学校园,甚至在培训机构。
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统一的教材,全天候开放,没有周末、寒暑假,没有上学、放学的时间,也没有学制。孩子可以8岁上学,也可以5岁或者12岁上学;15岁的孙子可以跟75岁的爷爷在同一个课堂上同样的课;年轻的父母也可以与自己的孩子学习同样的内容。
未来的学习中心,教师是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者,一部分教师将变成自由职业者,能者为师将使今天的教师资格证变成历史。
那么,有人要问,这个未来,究竟是5年、10年还是15年?虽然目前不能确定,因为通往未来的教育趋势,不会像社会革命一样,一夜之间风云突变。相反,它润物无声,如同一天天长长的指甲。
这本关于未来教育趋势的《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是朱永新几十年来从事教育研究的成果。这本书,不仅涉及基础教育,也涉及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不仅涉及学校教育,也涉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终身教育。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从教师队伍到评价体系,朱永新全部进行了预测和重构。
谈到未来学校构建的设想与实践,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认为,未来学校的构建要兼顾变与不变。其中,不变的是教育要教会学生幸福完整的生活。这是教育的初心也是本质,是不能变的。因此,学校要变得和家庭一样温馨、温暖。学校要变成学生的精神家园。夏青峰表示,无论在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学习节奏等方面都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学校要研究并掌握每个学生这些方面的差异,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进行调整变化。而这些相对于目前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来讲就是变的。
著名作家梁晓声读完这本书给出了高度评价:《未来学校》不仅仅是关于教育将来会怎样的预见之书、畅想之书。书中就如何将因材施教做得更好、更有效而阐述的种种方法,必将会对当下从小学到大学的教与学两个向度,产生旨在改变思维模式的深远影响!
研讨会上还展示了未来学校的实践案例一一PDC未来学校。呼家楼中心小学校长马骏介绍,学校于2016年初提出了PDC理念的实践。在P项目(Project)D驱动(Drive)C生成(Create)实践育人理念的引领下,2018年10月学校倡导在酷车小镇成立PDC未来学校,每个周末开展跨校式项目学习。
在PDC未来学校,学生以项目为单位,以兴趣为导向,不受学校和年级的限制,可自由组成混合式项目学习团队,开展对接真实生活、解决现实问题的项目研究。在这里没有固定老师、没有固定学生,学生可以自己当老师;没有学习课本、没有教案,学生的问题和创意就是学习的资源……PDC未来学校诠释了对未来学校的想象。
马骏校长表示,未来学校应该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是一所真正属于孩子自己的学校。在这里,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学习,通过项目式学习、小组式学习等方式解决他们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实现他们的理想。并在其中获得学习能力,同伴认可以及更好地走向未来的能力。
著名教育学家朱永新《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新书发布会近日在北京PDC未来学校举行。
据介绍,《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一书是朱永新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在互联网、AI等科技发展的背景下,他对未来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队伍、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的发展趋势作了梳理和预测,重构了教育结构和体系。
朱永新认为,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固定的教室,每个房间都需要预约;没有以“校长室”“行政楼”为中心的领导机构,表面上看,可能有点像今天北上广的创业孵化器;它可以在社区,也可以在大学校园,甚至在培训机构。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统一的教材,全天候开放,没有周末、寒暑假,没有上学、放学的时间,也没有学制。未来的学习中心,教师是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者,一部分教师将变成自由职业者。
座谈会上,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认为,社会需要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学校的形态必将随之改变。未来的学校,学校的氛围会更好,学生的选择将更大,学习的时空更宽广,学校将充满志趣。
呼家楼中心小学马校长骏认为,未来教育学与教正在发生颠覆。在急剧变革的社会,如何赋予孩子未来能量,成为了全球教育关注的热点。PDC教育立足真实的社会生活,在真实的问题和情境中培养完整的人,用PDC赋能教育,让未来可期。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朝阳学校校长陈筱梅说,朱永新老师的新书《未来学校》就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未来感、新鲜感的全新教育世界,令我们遐想无限,而又期待无限。
著名作家梁晓声读完这本书给出了高度评价:“《未来学校》不仅仅是关于教育将来会怎样的预见之书、畅想之书。书中就如何将因材施教做得更好、更有效而阐述的种种方法,必将会对当下从小学到大学的教与学两个向度,产生旨在改变思维模式的深远影响!”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评价新书:“朱永新老师的眼光,已经越过了对于教育的功利追求,远达历史深处中国对于未来真正的人才的需求。”
朱永新曾被评选为“当代教育名家”“中国十大教育英才”“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等。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终身院士艾伦·麦克法兰曾说:“朱永新教授是我见到的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多见的知行合一的教育家。他的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在当今世界都是出类拔萃的。”
此外,研讨会上还展示了未来学校的实践案例一一PDC未来学校。据校长马骏介绍,该项目是2016年初由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提出的PDC理念的实践。在“P项目(Project)D驱动(Drive) C生成(Create)实践育人理念”的引领下, 2018年10月学校倡导在酷车小镇成立PDC未来学校,每个周末开展跨校式项目学习。以项目为单位,以兴趣为导向,学生不受学校和年级的限制,可自由组成混合式项目学习团队,开展对接真实生活、解决现实问题的项目研究。在这里没有固定老师、没有固定学生,学生可以自己当老师;没有学习课本、没有教案,学生的问题和创意就是学习的资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