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堂残妃【编者按】本刊上期从美育最基础和便于推行的书法美育入手,探讨了“如何有效推动书法美育”的问题,本期则深入美育实施的现实问题,针对美育课程评价维度进行探讨。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作为一种集感知性、获得性和内生性于一身的教育形式,美育的教育效果难以像其他知识型或实践型知识教育一般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同时,鉴于美育对于人的涵育处于“润物细无声”的状态,衡量美育课程难以在短期内形成简单明确的评价。对于美育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以评促建”,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发挥美育课程的重要作用。近期,清华大学社会美育研究所也对此进行了探讨,本期时评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元宇宙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在美育视角下,宏大的元宇宙现象,应该被重视、被研究、被运用。
狭义的美育通常会以“美育课程”的形式,进入教育生态,尤其是学校体系。美育课程如何解释并适应元宇宙特征?如何把握并积累运用元宇宙势能?是否还有更高维度的价值?就成为非常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
首先,美育课程不需要扮演最终解释者,也无需等待所谓的标准定义,要敢于在模糊、混乱的状态下,直接开启实践。把VR/AR当作课程工具,把虚拟场景作为比较审美的对象,把3D创作、虚拟人物与道具设计当作实践过程,本身就是解释并适应元宇宙最有效的方式。与此同时,元宇宙虚拟场景建设,需要大量兼具审美、艺术和技术能力的人才,很快就会成为职业教育热点,也是美育课程的一种机遇。
其次,元宇宙时代,虚拟是外在表现,深度数字化是内核特征。美育课程不仅要关注可视化的虚拟场景与形象,更要积极应对数字化挑战。虽然数字无法替代人的主观审美,但可以充分运用数据与模型思维,建立与美有关的评估算法,与元宇宙潮流同频共振。而美育课程本身的数字化改造,从设计到表现、从运作到评价,难度更大、价值更高,需要充足的耐心持续迭代。
再次,元宇宙概念高度混杂,充满着矛盾和竞争。美育课程设计与美育理念发展,要在矛盾中发现机会,比如人才培养、艺术表达,也要避免陷入竞争漩涡,比如教学和游戏、创意抄袭。只有不断完善美育自身的理论,才能与其他领域建立更健康的关系,形成多维链接与跨界合作,比如科学、历史、传统文化等方向虚拟课程中体现美育表达,不断积累影响力和发展势能。目前火爆的数字艺术品交易,建议美育课程现阶段不要涉及。
元宇宙概念并不完美,发展必然伴随问题。虚拟游戏沉迷、虚拟角色依赖、家庭与社会关系逃避,这些互联网时代已经出现的问题,元宇宙时代极可能会更严重。而长期沉浸,很可能形成肢体协调障碍、大脑数字排异等身心疾病,甚至大规模出现人类对现实生存的“意义感危机”。
道德谴责、规定时长等方式,最多只是缓解,甚至只是为了规避责任,很难真正解决问题。美育,极有可能成为解决这些难题的核心方案之一。将精心设计的课程,融入中小学教育,既实现传统美育目标,又能对元宇宙科技带来的潜在风险防患于未然。帮助中小学生,以“审美”角度去面对虚拟场景和形象,以“觉察”方式去对待数字化体验和感受,以“生命”高度去理解自己的存在、责任和意义,不被硬件软件、虚拟角色等束缚,面对现实与虚拟双重世界,获得可持续的健康与成长——游刃有余,从容不迫。
元宇宙为美育课程提供了新工具、新机遇,值得积极实践;为美育的发展,提出了新挑战、新使命,更要用想象力去面对、去创造。■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