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外刊 《科学美国人》:英雄叙事可以让人生更有力量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10/9 13:14:00 | 【字体:小 大】 |
艾尔之光韩服下载许多古代传说、漫画和电影巨作都有一个讲述故事的蓝本,即英雄之旅,这种叙事方式具有深远意义。2024年1月,《科学美国人》刊发波士顿学院副教授本·罗杰斯(Ben Rogers)等人的文章,指出如何看待经历比经历了什么更重要,英雄叙事有助于我们重塑人生经历,让人生更有力量。
贝奥武夫、蝙蝠侠和芭比的共同点是什么?许多古代传说、漫画和电影巨作都有一个讲述故事的蓝本,即英雄之旅。这种永不过时的叙事模式,首次由神话学者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于1949年运用于古代史诗中,我们在很多作品中都能发现这种叙事模式,如《奥德赛》《吉尔伽美什史诗》及当代广受欢迎的《哈利·波特》《星球大战》和《指环王》系列。这类故事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试金石,从最近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的一份研究中,我们发现那些如英雄之旅般构建自己人生的人从中找到了更重要的东西。这一发现引导我们建立起一个“重塑”的干预机制,以增强个体的意义感和幸福感。我们发现,当人们开始将自己的生活视为英勇的任务时,他们的沮丧情绪更少,也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
人类的大脑似乎天生就有通过故事理解世界的能力。在数千年的演化过程中,人类在无数个日日夜夜围炉而坐,讲述挑战和胜利的故事。我们对故事感兴趣,这解释了我们为什么喜欢阅读以轶事开头的杂志文章,以及为什么我们能自然而然地以故事模式塑造自己的生活。这些人生故事把不同的事件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包罗万象的叙述,故事的讲述者就是其中的主角。这些故事帮助人们定义自己,让人类的存在更有延续性。当然,有些故事比其他故事要好,有些故事能唤起人们的敬畏之心和激动之情,有些故事则令人哈欠连天。我们想知道,这些英雄之旅的故事是否提供了一个模板,让人们把自己的历程讲述得更有说服力。毕竟,英雄之旅是全世界最具文化意义的故事的核心。
为了探索人们自己的故事和英雄之旅之间的联系,我们首先要从坎贝尔最初的叙述模式中简化出故事线个元素均能在传说和日常生活中找到:主角、环境变化、追求、盟友、挑战、个人转变和由此产生的传承。
通过英雄之旅的简化版本,我们可以发现人们讲述人生故事的方式和他们对人生意义的感触相关。通过四项独立的研究,我们收集了1200多人的生活故事,通过问卷我们获得了参与者对人生意义的看法、对生活的满意度和沮丧情绪的水平。继而,我们研究了他们的人生故事,以了解英雄之旅的7个要素。结果发现,人生故事中要素越多的人,他们的人生意义越丰富、人生越精彩,沮丧情绪也更少。同其他参与者相比,这些“英雄”人物(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倾向于把他们的生活视为英雄之旅)展现出了更清晰的个人认知,同时也有更多、更新的奇遇,坚定的目标,益友和其他种种。我们同样发现,和英雄之旅有关的故事比其他类型的故事带来的益处更多,包括基本的“救赎”线。当然,救赎通常是英雄之旅中“转变”的一部分,但与那些人生故事中只有救赎性情节的人相比,生活中拥有完整英雄之旅的人,他们的人生更有意义。
让一个人的故事更具“英雄般的色彩”是否会增加人生的意义感?我们建立了“重塑”的干预机制,鼓励人们把自己的故事如英雄之旅般重新讲述。参与者明确了他们生活中所有这7个要素,然后把各个部分拼接起来,成为一个连贯的故事。在对1700多名参与者进行6项研究后,我们坚信这种“重塑”干预能够发挥作用:它帮助人们将自己的生活视为英雄之旅,这反过来让他们感到生活更有意义。“干预机制”的受试者显示出了更强烈的幸福感,并且在个人挑战面前变得更有韧性。这些参与者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阻碍,并且以更有创造性的方式解决这些困难。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一“干预”机制要包含两步:清晰地认知7个要素,并且把它们串起在一个连贯的故事里。
此外,“干预”机制让参与者更倾向于从整体上觉察出更多的意义。任何人都能像英雄之旅般建构自己的人生——并且我们猜测,人们同样能在迈向英雄般人生的过程中,从每个小的步骤里获益。例如,通过认清自己的价值,并将它们每天都放在思想的首位,你就能发现自己是英雄般的主角。你能够拥有友情和新的经历。你能够像那些经典任务一样设定新的目标以保持动力,不断挑战自己以提升能力。你也能总结经验教训,选择用何种方式将你的宝贵财富传承给你的团体或所爱之人。你或许永远不会轰轰烈烈地拯救世界,但你能拯救自己。你可以成为自己人生中的英雄,至少,你能演出更精彩的人生故事。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