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谈刘小山论述录音艺术演变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4/11 20:39:18 | 【字体:小 大】 |
爱滋初体验粤语原标题:美谈刘小山论述录音艺术演变&线日上午,第十六期“美谈”在我馆二楼报告厅举办,本期邀请了西安音乐学院现代音乐学院副院长刘小山做了主题为《录音艺术中的真与美》的讲座。
刘小山是西安音乐学院现代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人类学博士、副教授,同时任中国录音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新媒体工作委员会理事等职务,完成过热播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装台》等影视音乐作品。
门独立的艺术音乐是一种在时间中展开的艺术,我们听到它的同时,也意味着永远失去了它。它随生随灭,即现即逝。由于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的特殊性,刘小山教授认为:“录音技术的发明对于音乐来说是一种奇迹。使得声音得以凝固,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聆听。因此改写了音乐的历史和价值。”众所周知,文学、美术、音乐是人类几种重要的艺术门类,而文学和美术在记录人类历史发展中一直承担着比音乐更重要的角色,正是因为音乐“随生随灭、即现即逝”的特质所限制。但是,录音技术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切,它是音乐史上的革命。
同时告诉了大家录音师的工作范围:“搭建系统、设计方案,采录表演艺术家的演奏音响;建立录音工程,对前期素材的整理、挑选、排序、叠加与编辑;确保音乐素材具有良好的技术指标:宽广的频响范围、平衡的音质,良好的动态特性,并使整体效果清晰、干净和富有层次感;设定并实现作品整体的音响风格:为音响素材添加效果、设定声相、赋予它们空间上的组织关系,并营造出整体的环境感;进行创造性的音响效果处理和编辑,为听众创造一种新鲜的、超现实的听觉经验;针对出版发行环节进行技术性调整(母带处理)等。”
录音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录音师的工作高度依赖技术,刘小山教授说:“录音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客观真实记录声音的方法,同时也使得音响本身成为一种艺术性创作的对象。”他同时认为:“录音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但是录音师的工作不够独立,他需要和多人配合,也需要具备足够的技术能力、音乐素养和沟通能力等,含有很强的综合性和跨界性,是一场音乐会或一部影视剧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讲座中,刘小山老师着重“录音艺术的真与美”这个角度切入,进行了深度解析。刘老师告诉大家:“录音艺术是对设备的依赖性最强的专业之一。通过技术的操作,可以把声音变得更好听,声音是可以修的。所以“真”和“美”的关系处理是录音艺术的一个问题。”艺术的真实与物理真实。真的一定好吗?刘小山教授认为:录音中的更重要的是“真实感”。同时他还解读了音乐之美与音响之美的关系:音乐之美不一定是音响的!(谱面的美,抽象的和符号化的美,和声之美,对位之美,结构之美)。 “音乐创作”和“录音创作”是紧密相连的。真的一定美吗?美的一定真吗?这两个维度的问题,刘教授的结论是:“我们的技术途径:以真求美”。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录音艺术也随之变化。艺术的疆界也在不断拓展。
最后,刘教授和观众进行了互动,并分享了自己参与影视音乐创作的趣事。他说:音乐录音是一种“被动创作”,(影视)声音设计则相对主动的多。
“美谈”的艺术主题。声音艺术与视觉艺术都是在感官上带给我们影响的艺术门类,好的声音作品带给我们视觉上难以传达的情感和画面感,了解这门艺术将为我们开启日常审美中的另外一扇大门。我们将在今后为大家带来更多体验,期待大家继续关注“美谈”。往期“美谈”↓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