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浮阁志愿者李超带给孩子们一堂斑斓的纸上蜡染课程,这对学生们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堂手工技艺的学习之旅,不仅让孩子们领略了苗族蜡染的精湛技艺,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撒下了探索艺术的种子。当那些融合了苗族蜡染与敦煌藻井纹元素的作品在染色后呈现出美轮美奂的画面时,孩子们脸上的喜悦与眼中的光芒,是对这次学习之旅最美好的诠释。
支教期间,支教志愿者林淑怡带领六年级的孩子们探索青花瓷盘的世界。从基本的绘画元素入手,通过在一个小小圆盘上自由绘画,激发学生们无限创造力。而这小小的一堂美术课,让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学会用画笔与世界对话,用艺术表达自我。
而这一堂区别于传统课本知识的美术课,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的才华和创造力,更是一场自我探索与成长的见证。
当泉州平安人寿的志愿者付迦桦走进教室,看到的是一双双兴奋的眼睛,但当《童年》响起,孩子们瞬间安静下来。音乐结束之后,每个孩子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感觉。付迦桦把教室当舞台,听着学生们用稚嫩的声音合唱《童年》,那份纯真的笑容与温暖的氛围,让她期待着下一次同他们在音乐中相遇。
“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前做游戏,欢乐多又多。”支教志愿者李美玲在校门口的苍天大树下,开启了一堂不一样的体育课。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快乐游戏,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阳光下孩子们的身影和笑声,组成了一幅温馨而和谐的画面。虽然支教时间短暂,但李美玲希望孩子们能够继续保持这份对学习的热情,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
来自泉州平安人寿的志愿者林祎婷带给孩子们是一堂舞蹈课,虽然他们动作略显笨拙,但那份认真和专注足以让人动容。她为孩子们特意编排了一小段舞蹈,看着舞台上他们每一个充满力量和自信的动作,林祎婷深感自豪。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心灵的沟通。
“教育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就像是一个闭环,多年后,你有一个瞬间突然意识到了什么,那就是子弹命中的瞬间,此时才是教育的完成。”在林祎婷看来,支教的意义在于陪伴、了解、倾听,在于用平等地姿态与他们交流,一起肩并肩地走过一段路程,他们需要的是平视而不是俯视。
“橘子老师,这节课是您的课吗?下节课还有吗?……”,支教志愿者林妍媫在这样一次次的询问中,感受到了学生们对她的热情与对知识的渴望。在支教的最后一天,她用最温暖的拥抱回应了孩子们对再次相聚的期盼,同时也在自己心中埋下了一颗教书育人的种子。在两周支教时间中,林妍媫在无数个瞬间感受了教师的神圣感和责任感。
本次支教之旅中,支教志愿者张峰川第一次站在讲台上,课堂刚开始的紧张在学生们好奇的眼神中化为从容。在一次次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孩子们共同成长。书法课上,有一个学生,反复练习“一”的笔画,小小的鼻尖都沁出汗珠,这一份专注让张峰川感到动容。他希望学生们能够不断突破自我能力边界,拓宽人生宽度。
一直以来志愿者江丽情都不清楚支教的意义是什么,而这次高砂平安希望小学支教之旅,让她真正明白到支教的意义是一进教室的热烈问候、走廊上一声又一声的“小情老师”,是在操场上奔向我的热情拥抱,是“小情老师,看,莲花灯被我变成其他创意啦,送给你!”。而这短暂的时光中,让她与孩子们一起成长。
在志愿者邱聪杰的镜头中,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显得质朴又生动。在帮助他们完成课堂任务时,一个一年级小朋友对他说“老师,我爱你们,谢谢你们!”,那一瞬间让他感受到了爱与力量。在这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但在邱聪杰的镜头看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梦想和对家的深深爱意,同时也看到了希望,这份希望坚定了邱聪杰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递爱与希望。志愿者陈雅洁在手工课上用一堂《京剧脸谱》,向孩子们传递寓褒贬、分善恶的传统智慧,同时让他们也在脸谱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短短的支教日子里,陈雅洁有惊喜有感动,但每个瞬间都充满了意义和正能量,未来她也将带着这份回忆,为更多孩子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一次以“老师”身份走进教室的黄成博,心中充满了紧张与激动,但伴随着一声声“老师好”,这份紧张化为动力。看着从一个个羞涩、内向的孩子,逐渐变得开朗、自信的学生,黄成博深感自豪。他教会了他们知识,也从学生那学会了如何与孩子们快乐相处、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如何处理突发事情等,这将是他未来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