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偷傻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Mega infrastructure project)在促进社会发展、区域增长以及增强灾害和危机应变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些复杂的项目在利益相关者管理方面经常面临挑战,这可能对其可持续性构成风险。因此,本文提出了将可供性理论作为新的理论框架,特别是在理解和管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方面。本文旨在实现三个主要目标:1)概念化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供性;2)阐述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供性对利益相关者管理和项目可持续性的影响;3)制定管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供性的策略。本文应用批判实在论来概念化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供性及其机制,并采用期望-确认理论来确定管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供性的关键决定因素。因此,本文从项目可持续性的角度提供了关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利益相关者管理的新知识和看法。
关键词: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供性、项目可持续性、利益相关者管理、社会锁定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利益相关者管理常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项目的成功和可持续性(Kumaraswamy等,2017;Winch,2017)。另一方面,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能受到各种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开发商、政府机构等)不断变化认知的剧烈影响。
先前的研究(例如,Kundu等,2023;Machiels等,2023)已经探讨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利益相关者管理与项目可持续性之间的联系。然而,现有学术知识在提供关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复杂关系动态描述的充分理论描述方面仍然有限。需要新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视角来巩固对这一情况的理解。在这方面,我们提议利用可供性理论来弥补这一理论空白。将可供性理论引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在由公众资助的项目中不断出现的“白象现象”中得到了证实(Robinson和Torvik 2005)。例如,当公众认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成本高昂且没有相应价值时,他们与项目的互动可能是对抗性的,这反过来又会使他们的判断自我实现(Machiels等,2023)。
最初,Gibson(1977)将可供性定义为环境为动物提供潜在行为可能性的交互作用。此外,Malhotra等(2021)将这一概念引入到大规模合作的背景中,并分析了项目价值是如何受到参与者认知的影响的。这样的研究创造了新的机会,即可以使用可供性理论来重新思考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利益相关者管理和项目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定义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供性,概念化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供性的工作机制,并确定了关键决定因素。本研究通过将可供性理论融入进来,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研究问题2:如何实现有效的可供性管理,以提高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利益相关者管理和项目可持续性?
这些研究问题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供性的讨论提供了基础,并规定了它如何影响利益相关者管理和项目的可持续性。
鉴于学术文献中对可供性存在多种定义,本文结合了Gibson的原始定义以及其他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关的定义,来解释可供性,如表1所示。自Gibson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可供性理论以来,该理论在设计与艺术、信息系统以及社会和组织研究等多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Norman, 1999; Withagen和Costall, 2022)。
如前所述,可供性理论强调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动态交互。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及其利益相关者以符合可供性理论的方式相互作用。由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复杂性和利益相关者认知的不确定性(Machiels等,2023;He等,2021),管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利益相关者被认为是一种艺术。此外,Winch(2017)指出,关于巨型项目背景下利益相关者概念的持久学术辩论,特别是关于纳入相关社会聚合体和更广泛背景设置的辩论。在不确定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背景下,利益相关者合理性方面也存在潜在问题(Floricel和Brunet,2023)。具体来说,可供性理论为理解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动态提供了有价值的框架。鉴于这些研究关注点,本文将可供性理论引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管理,丰富了知识领域并推动了理论发展。
本文采用批判实在论(Critical Realism,简称CR)的本体论来概念化赋能,并分析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可供性管理。根据Bhaskar(2016)的观点,批判实在论通过三个本体论层次来分析现实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从而解释社会现象:经验化(观察与认知)、现实化(事件)和实质化(因果机制),如表2所示。这一本体论与传统对可供性的理解相一致,包括感知的和潜在的可供性(Gibson 1977;Norman,1999)。此外,CR与可供性有类似的动态生成机制,因为它们都着眼于情境框架与所涉及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Volkoff和Strong,2013)
作为Bhaskar(2016)CR本体的应用,Fletcher(2017)开发的冰山模型解释了CR本体,并允许在更广泛的现实背景下概念化可供性,如图1所示。在本文中,冰山模型刻画了三层CR本体,使其与可供性的经验、实际和真实方面保持一致。基于Gibson的定义,经验可供性侧重于观察到的交互作用,而实际可供性则考虑观察到的和未观察到的交互作用事件。然而,其他学者,如Withagen和Costall(2022)以及Chong和Proctor(2020),认为真实可供性源于塑造因果机制的人类行为模式。整个冰山代表了整体可供性,而CR层次将其分为经验可供性、实际可供性和真实可供性。这种概念化重新定义了可供性的概念,以便将可供性理论应用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情境,为理解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人类行为者可以包括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值得注意的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供性超出了基础设施本身,还包括对次要影响的考虑,如对区域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当国家投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刺激国内经济时,这一点变得显而易见,但公众可能会担心对生活环境的潜在影响。这就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供性变得重要的地方,它包括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以为各种利益相关者(包括主要利益相关者、外围利益相关者和社区利益相关者)提供的感知能力、可能性和效用。具体而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供性的定义侧重于感知可供性,包括经验可供性和实际可供性,同时也暗示了冰山模型中描绘的真实可供性。真实可供性存在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独特立场和观点中,影响着他们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感知和互动。因此,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可供性可能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有所不同。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供性工作机制的概念化基于两部奠基性著作。首先,Gibson(1977)解释说,个体对可供性的感知不同,具有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并且这些感知可以对个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其次,Norman(1999)将可供性分为经验方面和实际方面。图2说明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供性如何影响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反馈循环,该循环依赖于经验可供性。因此,经验可供性与实际可供性之间的一致性至关重要。
图2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MIP)可供性视角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作用
然而,真实可供性独立于这个反馈循环之外,却仍然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供性的基础。需要注意,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两个关键特征是1)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复杂性,这导致利益相关者认知的多样性(Kumaraswamy,2017;He等,2022),以及2)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不确定性,这是由于利益相关者界限不明确以及更广泛社区中外围利益相关者的随机参与(Gil,2023)。这些特性构成了真实可供性的基础,并构成了这些交互作用的形而上学结构。由于所有的交互作用都发生在真实情境中,因此只有实际且经验性的可供性才能被感知到。
除了工作机制之外,某些属性也会影响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供性。期望-确认理论(ECT)提供了一个解释可供性变化的分析框架(Dhiman等,2022)。ECT提出,感知性能(PP)或感知有用性(PU)与初步期望的确认显著影响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态度或意图(Bhattacherjee,2001)。在项目前、中、后阶段,确认过程主要在项目中和项目后阶段,并往往发生在期望与PP/PU之间存在差距时,如表3所示。
核心和外围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建设性互动在确保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项目可持续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Kumaraswamy等,2017)。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有效的利益相关者管理以考虑公众情绪为特征。由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通常涉及大量公共资金并引起广泛关注,因此监测和解决当地居民、相关社区和利益集团的关切至关重要(Zhou等,2021)。例如,虽然新规划的大型化工厂可能对其核心利益相关者有益,但它也可能对被视为外围利益相关者的当地居民构成潜在污染风险。因此,通过在不同阶段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期望、PP、PU和相应的确认来管理可供性至关重要。同样重要的是,要避免不必要地涉及更广泛的社区,因为他们可能与项目没有直接关系。
就项目可持续性而言,防止社会锁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例如,一些国家在选择在发生严重灾害后停止新核电站项目。这种做法由于路径依赖会产生锁定效应(Fouquet,2016;Hetemi等,2020)。在这种情况下,灾害发生后可能会出现一个利基。公众的担忧会导致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供性的不同感知,这取决于当局是决定关闭核电站还是通过客观分析证明其性能并传达相关风险。当局关于关闭核电站的选择可能导致社会锁定。
4.5 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利益相关者管理和项目可持续性的理论启示
基于Gil(2023)和Li等人(2024)在巨型项目管理领域对新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讨论,将可供性理论融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利益相关者管理可以产生两个理论洞见。首先,可供性理论提供了一种二元视角来理解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这种视角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情境依赖性的角色,从而影响项目的可持续性。其次,通过融入可供性框架,该框架从以人为中心的角度关注价值的创造和传递(McGahan,2021),新利益相关者理论获得了新的维度。这种主动的方法有助于解决诸如调和商业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应对不确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以及克服由不同利益相关者目标产生的合作障碍等挑战。总之,受可供性影响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利益相关者管理提供了一个细致且适应性强的视角,同时关注受感知可供性影响的利益相关者与项目环境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
本研究采用批判实在论方法来概念化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供性及其工作机制,并利用期望-确认理论来确定关键决定因素。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供性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利益相关者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特别是在管理公众情绪和解释经验可供性与实际可供性之间的差异方面。它还有助于明确外围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合理性。这些启示不仅推动了知识的进步,也改善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实践。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供性有助于解释和解决与路径依赖和社会锁定相关的问题。因此,基于ECT考虑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供性的工作机制和关键决定因素的管理策略,使从业者和决策者能够有效地管理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公众情绪。在这方面,可以加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利益相关者的管理并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此外,在项目的不同阶段(项目前、项目中、项目后)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供性进行过程管理,使高层管理者能够有效地处理公众情绪,防止社会锁定,从而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实践中保持项目的可持续性。
本研究存在两个局限需要说明。首先,本研究依赖于Gibson对可供性的定义,并将真实可供性视为影响功能的独立底层机制,而通过生成机制探索可供性可能有助于推进真实可供性的发展,因为它更深入到了机制层面。由于本文属于概念性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供性的组成和各方面指标的明确定义仍然难以捉摸。因此,可供性作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研究中的一个新兴主题,在未来学术探索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由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前沿》(Frontiers)系列英文学术期刊,于2006年正式创刊,以网络版和印刷版向全球发行。系列期刊包括基础科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四个主题,是我国覆盖学科最广泛的英文学术期刊群,其中13种被SCI收录,其他也被A&HCI、Ei、MEDLINE或相应学科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系列期刊采用在线优先出版方式,保证文章以最快速度发表。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FoAR 保护翻新建筑的历史价值和保温性能:以斯洛伐克科希策重建的联排住宅为例
更多
如何找到理想期刊?解锁Taylor & Francis Online使用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