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头鹰千万绑架案”的他,毕生致力于菌草技术研究,该技术不仅推广到全国的31个省,500多个县,让一大批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而且还推广到全球106个国家,并在斐济、卢旺达等13个国家建立了示范性基地,为发展中国家破解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领援宜医疗队,交出了“出院患者零回头、医务人员零感染、安全管理零事故、宜昌三院病人全清零”的好战绩。
参与设计建造我国首艘全数配备国产化科考作业设备的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支持保障母船——探索二号。这也是全球目前最大作业水深的作业型载人深潜科考装备,打破了长期被国外“卡脖子”的局面,使我国成为第三个可以在全球最深海域展开地质取样的国家。
2007年作为福建省第三批科技特派员来到宁夏,支援当地经济发展。深入各个食用菌基地,开展技术辅导与培训。帮助当地农民从原先种玉米、小麦,一年人均纯收入只有5000元,到现在种菇,一亩纯收入可达10000元,全部实现脱贫。
省立医院拥有专利的“海心一号”移动诊疗车,只需要一位医生推车查房,多学科的专家就可以直接在后台实时为隔离病房里的患者进行会诊,它采用的是5G信号,高清,无延时,解决WIFI盲区的问题。
在节目录制现场,来自福州市4所小学的学生代表带来了自己制作的航模、机器人、3D打印作品以及在各级科学竞赛中荣获的奖项。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新时代的科学家精神也深深地鼓舞了孩子们。
这次节目的主题为“科技里的福建力量”,多位来自不同行业的科技工作者,以“海峡少年科学苑导师”的身份,在节目中向同学们讲述各自领域的科技成就以及在科研道路上的心路历程。他们通过视频、图片以及现场展示的实物模型,带领同学们走进科学。
“导师”之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康德智说,从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养成一种追求科学的精神,很有意义。结合到现在的疫情防控,让孩子们知道,疫情是可防可控的。希望孩子们对科学抱有一种浓厚的兴趣,今后在自己的人生中追求科学,提高生活的质量,提高科技的水平,提高我们的国力。
《科学第一课》特别节目由福建新闻广播团队全程策划录制,从15日晚开始,全省青少年可以通过海博TV客户端、福建新闻广播i看直播、学习强国等平台观看。
《海峡少年科学苑》是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教育厅与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主办,福建省科协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与福建新闻广播共同承办的青少年科普教育节目。除了特别节目《科学第一课》之外,今后《海峡少年科学苑》其他节目也将陆续在调频FM103.6福建新闻广播播出。
福建省科协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主任叶茂盛表示,《海峡少年科学苑》将围绕福建的科技力量,大力弘扬新时代的科学家精神,同时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科普竞赛,及校长和科技专家的访谈,全面地提高我省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陈欣认为,这学期是中央“双减”文件贯彻落实的第一个学期,《海峡少年科学苑》可以让全省的中小学生了解我们福建省科学事业近几年取得的进步,也在孩子们的心里面种下科学的种子,从小立志于从事科学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