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眼乐队凭借微创、精准等特性,为给药、诊断及手术等场景带来更多可能,成为新兴研究方向。
不过,现有的医疗微型机器人往往难以兼顾外形小巧、精确操纵和可视化这三大要求,面临尺寸、精度与功能约束,被称为“不可能三角”。
其中提出了一种光纤机器人,实现了0.95 mm的超薄轮廓,成为全球最小的多功能生物医学机器人,体积较现有机器人缩小60%。
不仅如此,该微型机器人还拥有强大的性能,具备清晰成像与精确操控的能力,如障碍物检测距离超过了理论极限的十倍,并将固有视野扩大了约25倍等。
更进一步的,研究人员通过体外猪模型试验,验证了该机器人能够进入肺支气管等体内受限的通道环境,并执行取样、药物输送、激光消融等功能。
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副教授沈雅静表示,这款开创性的机器人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有望实现难以触及的身体部位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张铁山表示,将进一步优化光纤机器人的设计和控制,优先考虑介入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期待进行体内试验以证明其在临床场景中的表现。
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微型机器人市场规模达30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95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10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59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6.79%。
其中医疗将成为微型机器人最大应用场景之一,其核心驱动力来自微创手术、靶向给药和精准诊断需求的激增,由此发展出介入手术、体内诊断和药物递送三大应用场景。
目前国内相关企业包括昂泰微精(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巧捷力(内镜手术机器人)、迪视医疗(眼科手术机器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