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宁帮帮网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当地时间10月5日11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及另外两位外国科学家获此殊荣。
疟疾,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流行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世界约数十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有超过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死于疟疾。青蒿,我国南北方一种常见的植物,外表无奇,却有着治病救人的功效。青蒿素,从青蒿中提取的高效抗疟成分,是当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药,被认为“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作为青蒿素的最初发现者,屠呦呦被誉为“青蒿素之母”。
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人类面临着发明新药对抗疟疾的严峻现实。
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了对抗疟新药的研究,来自全国60多个研究机构和单位的50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到这项工作中。1969年2月,屠呦呦接受了中草药抗疟研究的任务。在调查和收集过程中,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员收集整理了历代医籍、地方药志的验方,终于在2000多种方药中整理出1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方集》。他们有把握地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非常高。
经过反复实验,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始终只有12%至40%。屠呦呦认为这是提取物中有效成分浓度过低造成的。她意识到,之前采用的煎熬和高温提取的方法可能破坏了青蒿有效成分。于是,他们采用乙醇冷浸法将温度控制在60℃,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效价有了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使鼠疟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
1971年10月4日,科研人员屏息关注着191号青蒿提取物样品抗疟实验的最后结果,最终检测结果引起了欢呼——样品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研究人员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
此后,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199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又发明出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双氢青蒿素。
屠呦呦和青蒿素的故事,是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结合的范例。(经济日报记者 韩 霁)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详细】
【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