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品店当代艺术,并不如传统人们所欣赏到的艺术,具有更多的“审美感”,如何看待当代艺术?一位来自武汉的知乎艺术大V答主苏也出了一本《如何看懂当代艺术》,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参考答案”。
面对当代艺术,普通人总会多出许多疑惑:2015年11月在美国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创下4.5亿人民币拍卖价格的美国抽象艺术大师汤伯利作品《黑板》,在许多人眼中不过是类似“小孩涂鸦”的六行连续圈圈;被多家著名博物馆收藏的《泉》复制品,最初不过是已故法国艺术家杜尚签名的一座小便器……
你说“看不懂”,它却“被珍视”,而在这些给普通人带来的迷思之外,对着人群嘶吼的裸体艺术家、被做成一串彩色霓虹灯的文字、挂在美术馆天空中的棉袄、被套……都成了“艺术”。
这些我们都可能有过的困惑,同样曾击中过粉丝27万的知乎艺术大V答主苏也。
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旅居于美国的苏也5月15日发布新书《如何看懂当代艺术》,在视频连线中她提到,最初接触当代艺术时她也思考过,“这东西到底是不是哗众取宠?”
有这样的疑问并不奇怪,在苏也看来,这种思考才是普通人看懂当代艺术的开始,“有趣的观察角度会快速帮助我们去消化和理解一件作品的意义,包括读懂它对我们今天生活的影响。”
在《如何看懂当代艺术》书中,苏也给出了很多大众都有过的困惑——比如美是不是当代艺术的必要条件?艺术作品只能在美术馆里展示吗?再比如,网红文化对当下的艺术展览有着怎样好或坏的影响。
她提到,当初正是在知乎上回答网友的这些问题,甚至围绕若干问题有过争辩,但这些问题的答案,最终让她加深了对作品和艺术家的认知。
15日当天,参加《如何看懂当代艺术》一书分享会的著名油画艺术家、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徐文涛特别提到,当代艺术让人有“看不懂”的体验,恰恰就在于它可能并不美,不是大众想象中的美术作品,“它更多不是美的概念,而是提出问题的概念——当代艺术家凭借自己对人类社会、家庭、自我身体的独特感知,用作品的形式把问题展示给观众,让观众欣赏、解读,它是超越美的概念的。”他表示认同苏也在书中的核心观点,“只有打破‘艺术一定是美的’认知,我们才能拥有欣赏当代艺术作品的开阔思维。”
在分享会的尾声,苏也的一席话对许多初涉艺术领域的年轻观众可能会更有启发意义,那就是,当代艺术家中的很多人并不在乎自己的作品被展览、被购买、被认可,很多大地艺术家把作品放在田野、山林,其原因就是“做艺术只为了自己”,“只为了自己的精神乌托邦”。
她说,当代年轻人总觉得来自家庭、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太大,但如果去感受当代艺术家的故事,就会发现,“不必匆忙,不要急于求成相反能获得心灵的净土”,“看懂当代艺术,我们会具有一双更容易发现生活动人之处的眼睛,没有什么会比这更快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