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简称1月11日下午,2011年北京图书订货会在一片喜庆气氛中落下帷幕。在素有“中国出版风向标”之称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出版界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据组委会介绍,图书订货成交码洋32.508亿元人民币,比上届28.5亿元人民币增加了4亿多元。而图书馆现场采购1.22亿元人民币,比上届增加了3000万元。
作为书业“十二五”开局之年的首个书业盛会,它所呈现的一派火爆景象表明,出版业体制改革已显成效,书业已渡过金融危机的影响,全面开始上升趋势。而本报记者在订货会上体验到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更是对2011年的书业充满期待。
一位是年届八旬、爱好《红楼梦》的作家,一位是“正牌”研究者、一生挚爱《红楼梦》的红学家,王蒙与周岭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这一场景本应在1月10日新书《王蒙的红楼梦》媒体见面会上精彩上演,但由于王蒙身患带状疱疹、提前退场而未能实现。
虽然身体不适,但说起《红楼梦》,王蒙依然神采奕奕、手舞足蹈。他的“惊世骇俗”之语更是让在场记者手中的笔记个不停。他说,根本没法和胡适谈《红楼梦》,因为胡适认为曹雪芹没有受到良好的妇产科教育,居然写贾宝玉衔玉出生,不符常理。他说,冰心虽然文学成就很高,灵性很高,但不爱读《红楼梦》,她安不下心去读《红楼梦》。他说,《红楼梦》里也有一个“青春万岁”,探春、史湘云他们成立海棠诗社,他们喝酒吃肉、填诗作赋,大观园里的青年人就算被扭曲、被压抑,也永远有青年人的活力、聪明与美丽。他甚至说,贾宝玉一见林黛玉就问的那句话“妹妹,可有玉没有”,读到这儿都能不流眼泪的人,就不要谈什么《红楼梦》了。
在退场时,王蒙还不忘打趣:“《红楼梦》就是牛,我一谈《红楼梦》,身体也不痛了,刚一讲完,哎呦,又开始痛啦!”
“在很多场合王蒙都说我不是研究红学的,只是爱好,你怎样看待王蒙这样的人在红学当中的贡献?”当主持人把问题抛给周岭时,周岭表示特别遗憾,他说如果能和王蒙对谈起来的话应该更有意思。
“我记得郭沫若先生说过,千家注杜,五百家注韩,但无论如何也比不上李白杜甫诗文的价值。研究《浮士德》的书车载斗量,但远不如《浮士德》本身的价值高。那也就是说创作者比研究者更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周岭说。
周岭认为,王蒙是著名的作家、小说家,因此他和曹雪芹的心是相通的。“过去我们读古诗,老师说最好要学着写古诗,因为你只会读不会写,就不知道这个诗用力在什么地方,如果会写诗,将来读诗、讲诗的时候才能读得好,讲得好,才能悟得透。因此,像王蒙这样的作家,自己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有很多的心得,然后再去研究曹雪芹的作品,可能和一般专门研究《红楼梦》的学者的心路历程、研究方法、心得体会都是不同的”。
周岭说,他看了《王蒙的红楼梦》后很受启发,他觉得这决不是一般红学研究者能够达到的一个境界,有很多东西是发人所未发,能从很细微的地方,联想到很多的东西,能够阐述很深刻的感悟,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所以,他对王蒙、刘心武这些作家研究《红楼梦》都是很尊敬的。
1月9日下午,一场作者缺席的新书首发式在北京皇宫大饭店里静悄悄地举行着。法学家梁治平、《读书》杂志执行主编王焱、万圣书园总经理刘苏里等人参加了首发式,借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论道宪法》这一部著作,再次悼念了于去年11月因病与世长辞的中国政法大学蔡定剑教授。
《论道宪法》是由蔡定剑生前公开发表的关于宪政的文章集结而成,在编选这本文集过程中,蔡定剑还对文集进行多次修订。全书分为“宪法要义”、“宪法司法”、“政制改革”和“宪政发展”等四个部分,向读者介绍了蔡定剑教授的宪政思想和学术发展脉络,并阐述了我国民主宪政发展历程及其存在的问题。
2010年,蔡定剑一共出版了4本书。其中《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在他去世之后突然热销了一阵,并入围了多个年度图书评选,在“感动中国”评选中目前候选得票高居榜首。如果说《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是关注民主与中国当代社会的关系,《论道宪法》则是蔡定剑这几十年主要思考的另一个论题宪法与中国社会。王焱说,《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和《论道宪法》代表了蔡定剑生前两大关怀民主与宪政;“他注意到在中国研究宪政,需要引入很多维度,譬如政党政治;需要理解它的复杂性。宪政是个学理问题,但蔡定剑看到它在中国现实中的复杂性,需要很多人锲而不舍、持续不断的工作和实践上的推进”。
在普通百姓看来,“宪政”、“宪法”虚幻、遥远。但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蔡定剑更多的是去考虑真实的问题,将宪政理念跟具体问题联系起来,跟他的个人经验联系起来。“这本书的重要性,不在于提出了很深的理论,或在学术上提出了一种典范或范式,而是凝聚了他的思考,对于宪法在中国的意义的思考。这种思考,更多是常识性的。”梁治平说,在一个远离常识的社会理清常识是需要兼具勇气和智慧的,而这正是蔡定剑贡献最大的地方。
刘苏里将蔡定剑比喻成一个“战士”,“这个人持续20多年只关注一件事情,也就是某些不合理的司法制度能否改善和纠正。他呼吁最多的是司法和正义,直到去世,都是他追求的理想。这样一个人物被推上神坛时,总有遗憾。”
今年逢辛亥革命百年,广西师大出版社北京贝贝特公司同时推出人大教授张鸣的《辛亥:摇晃的中国》,以及陈丹青写鲁迅的《笑谈大先生》等新书。在订货会上,一场名为“这就是民国”的主题论坛吸引了众多媒体与观众的目光。广西师大出版社北京贝贝特公司特邀最“火热”的作家张大春主持,请陈丹青、张鸣、钱理群、贾樟柯、王军,共同回望百年辛亥。这几位作者,虽各自领域不同,但最近的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思过去,特别是百年前的民国时期,张鸣积多年功力聚焦辛亥,陈丹青将多次谈及鲁迅的文章集成《笑谈大先生》,贾樟柯在拍清末民初的《在清朝》,钱理群、王军过去及正在写作中的作品,也都跟民国有割不断的联系,论坛以“这就是民国”为题,乃是用了张大春的专栏名称,这也会是今年中期,张大春在广西师大的同名新作。
回望辛亥,有太多值得国人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清末统治者的改革是真心还是假意?王朝覆灭,必定是政治紊乱、民不聊生吗?为什么清末的改革却引发一个王朝的崩溃?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不是革命派单独搞成功的?立宪派在这场大舞台上又扮演怎样一个角色?
在张鸣看来,“辛亥革命真正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既不是风俗的变化,西化的习染,也不是新事物的出现,零星的现代化,甚至也不是制度的革命。辛亥革命带给中国和中国人的,其实是持久的制度的困扰和变革的焦虑。”张鸣认为,辛亥革命最大的影响,不在于结束帝制中国,而是革命压过了立宪,激进压过了改良,从此使中国走上一波比一波更革命、一浪比一浪更激进的不归之路。
新作《笑谈大先生》收录了陈丹青近年来关于鲁迅所作的七次演讲,陈丹青眼里的鲁迅,好看、好玩,“我喜欢看他的照片,他的样子,我以为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老先生好玩,就文学论,就人物论,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陈丹青下笔,不是对鲁迅的单纯描摹,还力图勾勒鲁迅周边人物的命运,勾勒民国上海的特殊环境,勾勒民国文人的众生相,勾勒民国时代的精神氛围,只有把上下周边弄清楚了,才能明白鲁迅何以成为鲁迅,才能理解鲁迅可贵而可怕的天才之所在。与其说陈丹青在想象鲁迅,不如说他在想象民国。
“晒书单 话读书”是去年北京图书订货会组委会新创的一个活动,今年组委会延续了这一形式,联合中国图书商报、新浪读书频道和阅读行为调查中心推出“2010我的阅读晒书单线日,该活动的颁奖会在皇家大饭店举行。
据组委会秘书长黄国荣介绍,本次“晒书单话读书”活动,新浪网在“新浪文化读书”官方微博上开通晒书单通道,读者通过微博晒出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出版的好书。在12月1日至31日活动期间,有近125万人次关注,总共2027次专发,2000多次评论。
根据晒书单的结果,活动共评选出24本获奖图书,《白雪乌鸦》、《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名列前三甲。至于为什么选24这个数字,黄国荣认为,24在中国文化里也是一个吉祥数字,有二十四孝、有二十四节气。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舞台上有24位亮丽的女嘉宾,此次入选的24本图书同样是24条亮丽的风景线,令无数读者拜倒在她们的石榴裙下。
分析入选的24本图书,黄国荣认为有3个特点。其一,以文学休闲类图书为主,小说、散文最受欢迎,譬如《白雪乌鸦》、《酥油》、《目送》等图书人气很高。其二,较之上届评选,图书品种类别增加,有多元化趋势,有以轻松浪漫为主题的,也有厚重的《重新发现社会》、《国家记忆》等。其三,阅读取向向人和社会精神心灵世界的深度发展,《你幸福了吗》、《成长》、《世界因你不同》都体现了这一动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和广西师大出版社均有3本图书入选,由此这两个出版社也获得了“读者最喜爱的出版社奖”。颁奖会上著名作家王海鸰、杨葵到还场与现场读者分享阅读与创作的乐趣。
此外,阅读行为调查中心根据晒书单结果在活动中首次发布《2010年度阅读行为调查报告》,通过草根读者的晒书单,回顾2010年畅销书表现,展现本年度读者的阅读趋势。这份真正来自民间的书单,将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依据。
2002年秋季,《文汇读书周报》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共同开办了一个“科学文化”的版面,版面全部稿件都由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晓原负责组织。江晓原找到多年老友清华大学刘兵教授,和他一起开始做这个版面上的“南腔北调”对谈专栏。专栏的名字“南腔北调”原是随意起的,因为江晓原在上海交大,刘兵在北京清华,一南一北。
从2002年以来的9年,在100期“南腔北调”专栏中被讨论过的著作基本上可以被归入一个大类,即“科学文化”包括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幻想、科学社会学、科学编史学等领域,但凡涉及科学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涉及对科学技术进行反思、涉及科学传播或公众理解科学的书籍,都有可能成为他们讨论的对象。
本届订货会上,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主办的“南腔北调”百期纪念座谈会暨《要科学不要主义南腔北调百期精选》新书首发式,于1月9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行。
科学文化界的著名学者吴国盛、刘华杰、田松、王一方等人对这个以“要科学不要主义”为主旨的“南腔北调”专栏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认为“南腔北调”专栏在推广科学文化图书方面很给力。
“南腔北调”专栏做了9年,这已经是相当罕见的它的持续时间之长超过了这两位学术造诣资深专家曾经写过的任何专栏。而同时,“对谈专栏”则更加罕见。这个版面坚持了9年,形成了一个科学文化特色专栏品牌,在社会上赢得了一定的品牌效应,被不少书业和媒体人士关注,有些出版社和作者甚至以自己的书曾在这个版面被评论过为荣。由此,这个版面还曾得到过上海市委宣传部与市新闻出版局的通报表扬。
江晓原表示,本书取名《要科学不要主义》,是因为作者对谈专栏的主旨,就是对唯科学主义在当代社会文化中的影响进行反思和清算。具体方式则是通过对一系列精心选择的书籍、人物的评论,来展开讨论,从中展示出唯科学主义观念对文化和我们精神家园的侵害。
“南腔北调”专栏吸引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俩对谈时的思想交锋。虽然两人是将近30年的老友,而且两人的友谊在圈子里是出名的,但两人迄今仍在许多问题上有不同看法,在对谈时不时各抒己见,但他们也深韪“君子和而不同”之旨,因此争论也是和风细雨的。而考虑到唯科学主义在中国是何等的根深蒂固,何等的深入人心,它仍然影响着许多人的思想。所以反对唯科学主义这个话题,在今天就是再讲一百遍也是不够的。因此,“南腔北调”还将深入持久地探讨下去。
腾讯网在本届订货会期间还邀请刘兵和江晓原对展会上的优秀科普图书进行了评介和推荐。网上直播的前一天,本报记者跟随两位学者在各大场馆一览,发现今年虽然出版科普书的出版社屈指可数,但优秀科普著作却没有缺斤短两。
在湖南科技出版社展位,刘兵和江晓原不约而同地看中了同一本书,即最近受众多媒体关注的《大设计》。霍金对上帝的问题和世界真实性等这两个终极意义的问题表明了他的态度和立场。尽管媒体将镜头焦点都对准书中的“上帝”这个问题,但实际上霍金在这本书中更多功夫是从哲学上去讨论问题的真实性。考虑到他的病情一直在恶化,所以江晓原猜测,霍金今后可能无法再写新的著作了,这本书可以看作是他的学术遗嘱,“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非常值得重视,可能比霍金以前所有的著作都值得重视”。
谈到上帝与科学,一定绕不开一个人卡尔萨根。江晓原说,作为一位思想开放的科学家,他对上帝的看法,当然跟其他人会有所不同,也是有价值的,因而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卡尔萨根的上帝》一书很值得大家一看。
踏入21世纪后,环保话题始终成为全球核心关注问题之一。各式各类传达环保概念的书层出不穷。图书订货会上,上海科教出版社推出的珍古道尔的最新著作《希望:征求濒危植物的故事》,是一部讲述科学家和环保人士拯救濒危动植物的科普著作,刘兵作为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理事之一,也对该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如果说《希望》一书是直接向我们传递拯救动植物的理念,而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的本土原创博物学著作《天涯芳草》则是将植物的美播撒在读者的心田里。该书作者刘华杰传达着对环保的关注,背后更大的理念是提倡博物学,“因为博物学能够唤醒我们对自然的热爱,也会有助于我们对环境的保护”。
环保书抑或是博物学读物正逐渐占据科普出版的一席之地。江晓原说,这都表明我们现在需要对科学技术进行反思。我们看到环境在恶化,人们更容易从这个地方关注科学,所以近年来出现了很多相关题材的好书。
除此以外,刘兵和江晓原还发现有一些其他科普著作也都独具匠心。如在国外流传了近20年的颇具影响力的《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终于在海南出版社的努力下让国内读者首次阅读到中文版。就算你是个物理学的门外汉,也能读懂它。此外,《波恩爱因斯坦通信集》、《永远的瞬间幻觉: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钱学森》等科学家传记,不仅能让读者看到科学家的生平,更能从中体会到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江晓原表示,这些著作对于科学传播来说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