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凡武林外传隐藏2019年6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下称《条例》)经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条例》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要点,又对中国的科学教育普及有哪些重要意义?
总则中指出为了加强深圳经济特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实际,制定了《条例》。
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指以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科学普及的任务是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科学技术教育、传播和普及,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由此可见,加强科学普及教育,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基础。
《条例》指出科普事业发展坚持政府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科普资源开放共享、科普内容及时更新的原则。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支持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公益性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支持、培育和推动科普产业发展。并对在科普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加强科普基地和科普示范点建设,并积极推动科普工作社会化、经常化和专业化。科普基地,是由市、区科学技术协会认定,向公众开放,具有特定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功能的场所;科普示范点,是由市、区科学技术协会认定,除科普基地以外其他向公众开放的科普场所。为了支持鼓励科普设施的蓬勃发展,对于未达到科普基地要求或者规模,具有特色科普资源的科普场所,可以申请认定为科普示范点。条例规定了科普基地、科普示范点的认定条件及纳税优惠,比如,科普基地的门票收入可以依法免征相应税收。
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扩大科普人才队伍规模,优化科普人才队伍结构,不断提升其科普能力。专职兼职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符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条件的,可以申请获得相应的科普专业技术资格;学校、科普场馆以及其他科普基地管理单位可以从获得科普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中聘任其担任相应的科普专业技术职务。
中小学校应当按照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建立课外科普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机制,开展多种形式课外科普活动,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科学实践活动。
小学阶段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周至少一个课时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学阶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学实践和课题研究活动。
在义务教育阶段逐步实行科普教育学分制,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高等院校应当加强科普人才后备队伍建设,研究生开展科普活动按照规定计入学分。
随着试点的成功,先行条例必将进行全国层面的推广和普及。中国科普教育事业依然处在探索发展期,手博士科学依托20年幼少儿科学普及教育课程研发、生产、服务经验,愿同有志推动中国科普教育的同仁一道,助力中国科普事业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