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岛芳子捏睾丸9月23日,据环球时报引述外媒报道称,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美国商务部预计将于本周一禁止美国道路上行驶的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使用中国的软件和硬件,针对软件的禁令将于2027车型年生效,针对硬件的禁令将于2029年1月或2030车型年生效。这就意味着只要带有中国制造的软硬件设备的汽车就不能在美国的路上行驶了。这无异于彻底封杀中国的汽车产业链,阻挡中国汽车的崛起。禁止美国道路上行驶的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使用中国的软件和硬件,这释放的什么信号?美国这么做本质的目的是什么?
就在9月13日,美国才正式宣布自9月27日起,中国的电动汽车关税税率将从25%提升至100%,现在又马不停蹄的要提议禁止美国道路上行驶的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将不再使用中国的软件和硬件,这是再一次重大升级了对中国技术产业链的围堵。
美国最近一系列动作已没有章法。9月21日路透社报道,知情人称出于国家安全考虑,美国商务部预计将提议禁止在美国道路上联网和自动驾驶汽车中使用中国的软件和硬件。美国提到的所谓国家安全,给出的解释是,中国的软件、硬件会搜集美国数据。先看一组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2023年的出口量是120.3万辆,但出口到美国的新能源车仅有1.3万辆,占去年总出口量的1%。2024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到美国的的也仅有3094辆,这个出口量还不及中国国内车企一周的销量。美国进口量小,为何还要大费周章制裁新能源汽车及软、硬件发展?
从要给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增百分百关税,到如今的禁止使用中国软、硬件,美国真正的意图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首先,美国购买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数量较少,却对制裁中国新能源汽车上纲上线。需要结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具体数据看,美国显然不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客户,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第一大市场是亚洲的东南亚市场,第二大市场是欧洲市场,主要包括德、英、法、荷兰、挪威等欧洲国家,第三大市场是北美市场,包括加拿大、南美市场的巴西等,第四大市场是中东和非洲市场。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为120.3万辆,亚洲市场出口了72.9万辆,占出口总量的60%。而亚洲市场中,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卖给了东南亚和中亚国家,日、韩进口中国新能源汽车数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而中国向欧洲市场出口了45.7万辆,占出口总量的38%,由此可以看到2023年亚洲和欧洲两个市场买了中国118.6万辆新能源汽车,而其他地区和国家市场拢共才进口中国1.7万辆新能源汽车。
这两个主要市场中,亚洲的东南亚和中亚汽车制造业不是他们地区重点发展产业,所以中亚和东南亚国家购买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成品,这点情有可原。但欧洲市场的德国、英国、法国等都是汽车制造业强国,这些国家一样在大量进口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但他们的进口更多是迫不得已。2019年12月11日,欧盟推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欧洲绿色新政》,新政规定欧盟要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欧盟几乎关掉了所有的煤炭发电厂。不仅如此,欧盟还宣布要在2035年禁售会导致碳排放的新的燃油轿车和小型客车,燃油车卖不了,只能卖新能源汽车。
但问题是,本来是汽车制造业强国的德国、英国等不舍得丢下产业齐全的燃油车生产,未及时转型反倒是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弯道超车了。而当这些汽车强国反应过来后,中国已经完成了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整合,更何况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性价比高,于是欧盟国家只能大量进口中国新能源汽车。
也许有投资者以为,美国制裁中国新能源汽车及相关软硬件,是希望欧洲跟风,从而为特斯拉争夺更大市场。其实不然,换个角度看,美国成为世界金融霸主,靠的是三大霸权——军事霸权、美元霸权和科技霸权。军事霸权锚定是军工,粗俗理解可以是美国四处发起战争或者是贩卖武器。美元霸权锚定物是石油,就是搞加息、降息,从而实现收割的目的。科技霸权对标高端研发,赚发明专利卡脖子的钱,科技霸权的锚定物是芯片。美国的三大霸权中的两项与欧洲进口新能源汽车高度相关。
首先,新能源汽车不用石油,而石油是美元霸权的锚定物。也就是说,市场大量进口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逐步增高后,石油需求就逐步减少,石油需求减少就意味着美元霸权底座的动摇。美国不会轻易让美元霸权动摇,近年美国在沙特、巴林、伊拉克、土耳其和卡塔尔等国建立了密集军事基地网,长期在中东地区部署航空母舰,一直在干扰中东地区安稳。还有川普上台时冒着天下大不为也要退出巴黎协定,为的是维护美国的的石油-美元霸权。
另外,新能源汽车需要用到芯片,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越来越全面,新能源汽车对芯片技术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放在之前中国芯片极度依赖美国的情况下,这对美国科技企业是有利的,美国芯片企业可以把生产的芯片出售给中国。但2018年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中,以断供芯片、禁止光刻机进口中国制裁中国手机等电子产业,反倒倒逼中国的芯片产业发展,现在的华为手机用的基本是国产芯片了。
随着未来中国芯片产业发展,不排除未来新能源汽车将大量使用中国的国产芯片。届时将动摇美国的科技霸权底座。美国三个霸权中其二都直接或间接被新能源汽车牵制,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不愿意大量进口中国新能源汽车,却要制裁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原因。
欧洲此前也宣布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这是因为首先,冯德莱恩就是美国在欧洲的代言人,所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上台自然要为东家利益考虑的,所以美国起了制裁新能源汽车及软、硬件的头,冯德莱恩就在欧盟挑事情。另外,俄乌冲突以后,俄罗斯的廉价能源被制裁,届时美国转手就把自己的高价能源卖给欧洲,例如202年1月到10月,美国给欧盟出口了4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比2021年翻了一倍,2023年,美国成了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美国最大天然气出口国背后的推力欧盟功不可没。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底,美国成为欧盟最大的原油供应国,欧盟有18%的原油进口来自美国,到了2023年,欧盟进口美国原油的比重从上年的18%飙升至了46%,直接翻了两倍多。美国挑起的一场俄乌冲突,让美国能源商们从欧盟身上直接赚足了好处。
而且,欧盟是西方国家的主要经济力量之一,比如欧盟的总人口为4.47亿,比美国多了1亿多。其次,在全球各国固收类产品市场规模中,美国占38%,欧盟占20%,中国占16%,日本占11%,英国占6%,这足以见得欧盟在全球市场份额中的重要地位。再者,欧盟不仅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重要的海外市场。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前8个月,中国与欧盟贸易总值为3.72万亿元,增长1.1%。据统计,2023年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在欧盟区域内的市场份额约为19.5%。到2024年,这一比例预计将上升到25%左右。如此重的分量,要是美国制裁欧盟不帮腔,则美国的制裁影响力其实十分有限。所以,这就是美国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却要拉上欧盟一起搞的根本原因。
中国武汉无人出租车的话题讨论中,不少人支持用无人车更换出租车老师傅,还有投资者认为马斯克多次来访中国,就是给旗下的无人出租车打前哨,中国再不抓紧布置市场,市场就要被外来商户蚕食了,到时候不但中国司机下岗,而且这部分出租市场的钱还被别人赚走了,相比国外无人驾驶技术,中国的无人驾驶技术仍有改进空间。
根据路透社的报道,2024年4月30日、5月8日、7月26日马斯克多次访华,就是为了推动特斯拉旗下的完全自动驾驶系统(“FSD”系统)在中国落地。4月20日,有用户在社交媒体上询问特斯拉将何时在中国推出FSD,马斯克说很快了。2014年马斯克就开始搞FSD了,当其他国家公司都把重心聚焦在用雷达技术做自动驾驶辅助时,马斯克坚持认为自动驾驶系统就应该只使用摄像头,跟人的眼睛一样,人工智能训练好后就能自动上路了。
当很多人质疑马斯克,但如今马斯克真的搞成了,海外社交平台有大量车主发布实测视频,装有FSD的特斯拉轿车,面对复杂的施工路段,夜晚临时的路桩,飞扬的纸袋,路过的动物等,都能够做出灵活且准确的反应。马斯克搞出这套自动驾驶系统才是他在新能源车上最终的算盘,FSD系统是要收费的,最早期的收费策略是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在2018年FSD普适性还不强时,价格就被卖到了5000美元一套,2020年涨到了1万美元一套,FSD的价格虽然节节攀升,但实际购买的人并不算多,这也是马斯克的价格策略,在技术不成熟时先把价格抬高,让消费者有心理锚点,后面价格涨跌都有操作空间。其实2021年,特斯拉对FSD的购买模式就进行了重大调整,将FSD彻底改为付费订阅制,车主要使用这个功能,每个月订阅费99美元。所以,马斯克搞新能源汽车确实并非为了卖车价,从长远看,在自动驾驶收入对比下,所有传统汽车销售利润都黯然失色。
华尔街分析师预计特斯拉自FSD的营业利润2024年将达到6亿美元,到2032年将突破千亿美元的大关。但当前特斯拉的FSD功能还没有中国允许开放,中国当前的特斯拉车主能看到最新版的FSD系统在官网显示的选装价是64000元,但还不能购买,也无法使用。中国作为特斯拉全球第二大市场,仅保有量就已超170万辆,而且这170万辆车的行驶数据对于特斯拉来说更宝贵。
7月21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文发布后,8月04日在深圳卫视的采访中,任泽平也提出了中国进入 “绿色电力”为主导的新型能源体系,无人驾驶是新能源领域的下一个风口。
中汽协:2023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 120.3 万辆,同比增长 77.6%
|